编者注:“两会”期间,《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申纪兰在党员干部廉政建设、做官做人等方面提出了朴实而新颖的观点。根据委局领导的意见,现将该文转载如下,供大家学习借鉴。
又见申纪兰
梳着干净利落的短发,穿一身深色衣服,80岁的她仍像平时一样朴素。一握手,布满茧子的宽大手掌依然有力。 时隔一年,还是迎春花开的时节,在“两会”山西代表团驻地,记者又见申纪兰。 从25岁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到现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申纪兰见证了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岁月的沧桑刻在脸上,但她依然精神矍铄,一张口,浓浓的山西口音中流淌出的是不变的情怀。 “干部不廉政,就是帮倒忙” “我们的党多好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申纪兰深情地说,“现在有些干部变坏了,不是党的问题,是这些干部自己的问题。” 从第一届全国人代会上的忐忑不安,到如今的从容;从只提自己身边看到的问题,到后来开始思考国计民生大问题。现在,她关心的除了强农惠农问题,还有党的建设问题。 “干部不廉政,就是白干了,就是给党帮倒忙,坏了党的形象,耽误了国家的事业。”老人说,“所以,廉政教育就很重要,是基础,是长期的任务,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大家都要来抓廉政教育。” 现在,长治市纪委把申纪兰所在的平顺县西沟村建成了廉政教育基地。每年,许多部门组织党员干部到西沟村参观。每一次,申纪兰都要和他们敞开心扉地谈一谈。 申纪兰还经常接到外地请她去讲党课的邀请,除了欣然应允外,她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给讲课费。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期间,她先后受邀作了90场报告,没有收一分钱。 申纪兰说:“我识字不多,没什么理论,但我有自己朴素的感受,我就讲自己真实的想法。” “谋私就不是好干部” “现在农村的变化可大啦。以前我参加人代会,先走路,再换卡车、火车,从村里到北京要走四天。”申纪兰回忆起当年的情况,“现在出门就是公路,一天就能到北京。” “再说我们村,原来是穷山沟,现在种上了树,办起了铁厂、饮料厂,搞起了旅游,大家的收入每年都有增长。” “我亲眼看到了昨天和今天的变化,我只有一个感受,就是党的政策好。”申纪兰感慨地说。 “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就是要落实党的政策,就是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申纪兰说,“这不是口头上说说的,而是要表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 “群众有句话说得好,干部带了头、工作不发愁。但现在有些干部不这样。”申纪兰有些严肃,“他们做事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在群众中的影响就很不好。” “作为党的干部,就要有大公无私的品质,有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精神。”申纪兰说,“党培养的干部就不能谋私,谋私就不是好干部。” 当村干部这么多年,无论是外出开会,还是给村里办事,申纪兰从未报销过一分钱的差旅费,也从未领取过一分钱的补助,都是自己掏腰包。但申纪兰的日子过得很拮据。每年除了国家给的那点补助和村里几百元的补贴,就是那一亩四分责任田的收入,其它的钱她一概不要。 申纪兰说:“党员干部的本色是啥?是劳动,是奉献,是服务。” “我没水平但有感情”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有许多群众找申纪兰反映情况,有本地的、有外地的,有本省的、有外省的,有写信的、有来访的,无论是什么情况,申纪兰总是认真地看、仔细地听。觉得有道理,她总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把群众的反映传递给有关部门和领导。 “不论学问多大、地位多高,都不能脱离群众。我们不脱离群众,群众就不脱离我们,就会把我们当做亲人。”申纪兰说。 身不离西沟,手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申纪兰曾经担任过10年的山西省妇联主任,但在这期间,她基本上没有离开过西沟村,因为她担心自己“文化不高水平差,怕误了工作”,机关的事情都“托付给有文化的同志干,同志们干得都比我好”。现在,她是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样,她还是从村里赶到市里开会,散了会就又回到西沟村劳作。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是“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配专车”。 “党培养了我,给了我很多荣誉。但我永远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始终和八亿农民在一起。”申纪兰深情地说。 “我没什么水平,但我有感情,对党的感情从来不变,对群众的感情从来不变。”申纪兰说。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