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共扬州市委组织部对媒体质疑“袁慧中毕业三年升副处”作出书面回应。起因是一条微博爆出扬州市委常委之女3年升副处,该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公众热议。(据人民网)
近年来,有关年轻干部“破格”提拔的事件屡见报端,尤其是官员子女,一经报道和“深挖”,便演变成一种备受社会关注的独特现象。透过这类事件,实质上是反映出公众的疑虑。“破格”一旦与“私利”挂钩,亦成为权力寻租的保护伞,“肥”了一小撮人的腰包,却“寒”了公众的心。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年轻干部的成长和培养,如何走出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的怪圈,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深刻反思。
内部监督要“严”。年轻干部“火箭”提拔事件频发,与部分地方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息息相关。“程序关”作为破格提拔年轻干部的第一道关口,内部监督显得尤为重要。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及党员作为党内监督的主体,在明确破格提拔的对象范围、考察谈话及征求意见等环节中,要不折不扣地按制度条例执行,坚持原则,避免让破格成为“违规”的借口,杜绝搞“形式主义”。还需增强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为内部监督营造“阳光”环境,在内部监督上做到覆盖“无死角”,让“侥幸”干部“无处藏身”,方能刹住选人用人上的“歪风”,彻底关上“暗箱操作”这扇门。
信息公开要“全”。一些地方对于凭“关系”“连升几级”的官员子女,为了“掩饰”其特殊身份在信息公开上“做文章”,可谓是“用心良苦”,结果往往是“欲盖弥彰”。在自媒体时代,网络传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加之信息公开的“缺失”,一有“破格”此类刺激眼球事件出现,就会迅速成为热点。要实现“公平、公正”和“群众公认”,还需“公开”先行,而信息“公开”透明更要“全”。地方部门要把选拔过程、“破格”理由、个人家庭背景及政绩等信息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意见,正面回应提出的质疑,不让“一粒老鼠屎糟蹋一锅粥”,才能重塑政府的形象,真正让群众信服和放心。
干部自身要“硬”。当前,党的事业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需要培养和“破格”使用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左传》中记载“子奇十六岁,齐君使治阿”,足以说明“选贤举能”不在“年高”。“举贤不避亲”,官员子女当然也能“破格”,关键在于干部自身是否够“硬”。政坛“黑马”陆昊35岁时就出任北京市副市长,其在任此职务之前是担任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主任一职,把中关村打造成为了当时最具活力的中国“硅谷”。年轻干部自身“硬”,在岗位上能有所作为干出一番事业,让这些有想法、有干劲、能干事、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得到“破格”使用,既能促其“干事创业”和“不断成长”,又能经得住群众的考验。(宁远团县委 周飞箭)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