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校长性侵幼女、教师体罚学生等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教师素质问题的广泛关注。就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内将出台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为师德划出“红线”,越线教师将受到严惩。(6月16日《潇湘晨报》)
教师素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其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早已被社会公认,师德更被认为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然而,近来不断发生的教师性侵学生、暴力体罚学生的事件,打破了人们对师德形成的固有印象,引发了社会舆论对师德的担忧,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师德管理、防止师德滑坡、重塑教师形象也就显得迫在眉睫。
为此,教育部提出实行“师德考核”,为师德划“红线”。然而,进行“师德考核”真能管住师德吗?其实,教育部门也曾多次出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要求教师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而这些规定在现实中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大家已是有目共睹、心知肚明。事实证明,权力不可以随意制定道德规范,考核道德也终将是以虚对虚,误入虚途。
师德属于道德领域一部分,而对社会道德的考核历来是一个难点。因此,要解决教师师德问题不能以虚对虚,还得出实招。一是划定教师行为“红线”,规范行为准则,让教师们明白触犯哪些行为必将受到处罚。二是加大社会监督,设立电话、网络举报平台,发挥学生、同事等身边人的监督作用。三是严惩行为不良者,加大触碰“红线”的代价,做到凡碰必惩,同时,实行全国教师资格联网,让有劣迹的教师永不得从教。真正做到让教师不敢犯、不能犯、犯不起。(坦然)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