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以来,湖南省东安县连续干旱无雨,全县18个乡镇场均不同程序受到旱灾侵袭,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150万元,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600万元,旱情目前呈持续蔓延的趋势,在特大旱灾面前,东安县纪检监察干部积极投身抗旱救灾第一线,自觉践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铮铮誓言,谱写了一曲“全力以赴抗旱魔,丹心热血铸忠诚”的壮丽乐章。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投入抗旱资金1160多万元,投入劳力4.81万人,解决人畜安全饮水1.9万人和牲畜0.93万头,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灾害损失,减少和挽回经济损失5700万元。
一、深入旱区,摸底排查受灾情况
一是领导率先垂范。东安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李顺利多次带领县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四深入”联系点大庙口镇调研指导抗旱救灾工作,连日来顶着酷暑烈日,先后深入大庙口镇袁家、漆井、俄井、官田等旱情严重的村里实地察看旱情,了解抗旱救灾工作。二是召开专题会议。李顺利书记带领县纪委监察局班子成员先后3次在“四深入”联系点大庙口镇政府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并于8月6日在县纪委监察局会议室召开抗旱工作专题会议,听取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三是组建工作小组。县纪委监察局抽调5人组成工作组,深入各个乡镇,就抗旱工作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随时了解掌握灾情的动态,帮助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加大对生产生活较困难农户的帮扶力度。
二、投入抗旱,与灾区群众心连心
一是竭力找水。7月份以来,白牙市镇持续干旱,该镇纪委书记周勇国、纪委副书记王晖取消了节假日,已经连续41天不休息战斗在抗旱前线,带领广大干部组织群众采取调、借、拦、抽、找等多种形式,向地下要水,向河中取水。截至目前,该镇投入抗旱资金8万元,抗旱劳动力1.5万人次,抗旱机具100余台,目前该镇已打机电井6口,清淤及深挖老井25口。二是全力送水。如水岭乡和鹿马桥镇纪委纪检干部组织成立了“抗旱服务队”,为缺水严重的水岭乡母塘村1-5组和鹿马桥镇简家岭村1-3组杜志民送水。目前全县已送饮用水300箱,缓解了 50 余户农户 170 余人的饮水困难。三是检修水利。水岭乡纪委为全面抗击旱灾,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包片、抗旱调纠服务队包村、村支两委成员包组、党员和组长包户的责任包干制,其中纪委书记唐荣林负责组织对水区和排灌站进行检查,对年久失修、渗漏严重的沟渠和排灌站及时进行维修,截止目前,已组织群众整修毁损渠道10余处,清淤防渗农业灌溉渠道15公里,维修电排8处,动用农机具抗旱1600台(套),架设临时专用抗旱电力线路10.3公里,帮助村民寻找水源点,组织打新井18口,掏深老井48口。
三、宣传动员,捐资援助灾区群众
一是主动捐款,帮助灾区渡难关。旱情发生后,东安县纪委8月7日召开抗旱救灾捐赠动员大会,号召全体干部职工为灾区积极捐款解困,县纪委书记李顺利同志率先捐款1000元,在他的带领下,32名干部职工为“四深入”工作联系点共捐献12000元抗旱资金。二是广泛宣传,厉行节约作表率。东安县纪委向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发出“厉行节约抗旱救灾”的倡议,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树立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和节俭意识,规定抗旱期间任何纪检干部不得以任何名义外出旅游;分享节水节电小常识,让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价值观念,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开始,全力支持抗旱救灾。三是开展培训,调解纠纷保稳定。针对因旱情影响,林地、土地、水资源三大权属纠纷频发的现象,7月2日,县司法局纪检组长黄鹏组织县调纠办、法制办及各乡镇司法所长、调委会主任等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培训,有效提高了调处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目前已化解各类纠纷432起,其中用水纠纷386起。
四、严肃纪律,监督抗旱有序推进
一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东安县纪检监察干部围绕“四深入”活动,加强干群服务,全县纪检干部联系农户644户,挂钩联系村组部门31个,组建服务队5支,入基层谋发展、入农家解民忧,交心谈心送温暖、干群联动促服务,为群众送去了各种慰问金和慰问品。二是监督抗旱工作,加大问责力度。县纪委监察局出台了《关于严肃抗旱工作纪律的通知》,对抗旱期间各相关单位或部门严肃财经纪律、强化物资监管、严守廉政规定,严格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端桥铺镇纪委成立了工作督查组,对抗旱救灾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组织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干部职工和单位部门予以通报,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三是监督抗旱物资,加强物资管理。县民政局纪委加大抗旱救灾期间物资使用的监督力度,通过公布救灾物资的分配和使用等方式,加强对资金拨付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防止侵占、截留、挪用。目前,县民政局已紧急下拔抗旱救灾救济款40万元,并筹集12吨大米,300箱饮用水,300桶食用油和日常药品,合计价值10余万元。(东安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