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快报 > 正文

宁远:坚持创新驱动、切实转变作风

发布时间:2013-09-22 08:55:28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zw阅读更多
近年来,宁远县高度重视作风建设,连续两个年度(2009-2012年)被评为全省作风建设先进单位,作风建设的经验做法多次被中央和省、市媒体推介。自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出台后,宁远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要求,抓早、抓实、抓紧,以更创新的理念和举措,推动了新一轮干部作风大转变。
一、从高认识,创新理念谋作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宁远县委高度重视、积极响应,根据中央、省、市作风建设精神,结合宁远县情,制定出台了“十个一律处理”,颁布了“禁酒令”,对违反作风建设的行为明令禁止。总结提炼三年作风建设实践经验,明晰了作风建设工作新思路。在作风建设目标上,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满意”;在要求上,提出了“领导当表率、党员干部当先锋、组织当堡垒”;在推进力度上,提出了“四个不为过”,即“再怎么重视不为过、再怎么领导不为过、再怎么强调不为过、再怎么保障不为过”;在评判标准上,提出了“作风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县委书记带头向全县承诺“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在全县树立榜样。县委常委带头厉行节约,带头加强调研,带头精简文会,营造了落实“八项规定”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服务,创新活动转作风。铁定已有的作风建设做法,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形式,深化服务内容。一是开展“三实践”。持续开展“转变作风下基层,项目建设在一线”、“两开两整”、“机关干部‘四深入’”三大主题实践活动,做到活动“一月一主题”,如六月为“扶贫帮困献爱心月”,七月为“强党性比奉献月”等。今年还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专项活动,倡导全县领导干部在活动中要“三求”,即转变作风求真,解决问题求实,经济发展求效;干部下农村基层要“三感”,即感受农村、感悟农业、感觉农民,为“三实践”活动注入了新的内容。二是推行“三公开”。一是全县所有县级领导和副科级以上单位“一把手”的姓名、电话号码、职务分工向社会公开;二是干部身分公开,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实行“挂牌上班,亮牌上岗”;三是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全县36个具有审批职能的单位全部进驻政务中心办公,实行“一站式办结”,所有乡镇都建立了政务中心,687个行政村都实行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三是实行“三联系”。推行“三级三联”制度,县、乡镇、村三级的领导干部按要求联系乡镇、村和企业;联系村支书和企业主;联系困难群众。特别是全县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村党支部书记,与198个大村、难村、后进村的支部书记结成对子、指导帮扶,基层反响好,深受欢迎。四是推行“三测评”。在干部作风、行政效能和优化环境三个方面开展了不满意单位测评和领导干部群众满意度调查,并根据测评结果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就地免职等处理措施。2012年底,在测评中不满意票超过7%的电信公司和移动公司被通报批评和黄牌警告,县纪委对其主要领导进行了诫免谈话。
三、建章立制,创新方式促作风。一是完善工作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修订完善出台了63项县委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三重一大”、资产处置、土地清理、项目招投标、招商引资政策等方面的制度。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三公消费实行台账管理的通知》,给“三公消费”戴上“紧箍扣”。二是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群众监督,聘请作风监督员,发布举报公告,开通网络信箱,公开收集干部作风举报线索,并对查证属实的最高给予2000元的奖励。组成了5个督查小组,重点针对县“四大家”班子成员、乡镇和省市管、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等领导干部,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公款旅游等“三公”问题以及项目建设、“三创”、综治民调、信访维稳、防汛抗灾等中心工作,高密度开展明察暗访。同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微服私访”,亲自带队督查、现场督办,成为宁远作风建设的一大特色。三是完善考评制度。将作风建设作为县委、县政府对各乡镇和县直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分值占总分(100分)的3%。对违反作风建设的人和事,严格执行“三个挂钩”、“三个一律”,即作风建设与工作津贴挂钩,与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挂钩,与单位人员编制和岗位调整挂钩;明察暗访一律曝光、年终考核一律兑现、责任追究一律到位。今年来,全县共开展督查300多次,下发督查通报58期,通报单位160个次、当事人151人次,涉及副科级以上干部39人次,其中免职5人。(中共宁远县委政研室 蒋红丽)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