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秘书工作》推出重磅通讯录《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纪实》,平实感人的诉说将习近平同志当年解民忧、暖民心的深情故事娓娓道来,令人振聋发聩、触动颇深,在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民生小事上,他都做到了“马上就办”,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为困难群众带去久旱逢甘霖的“及时雨”,这种实干快干、勤勉高效的干劲和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和效仿。
面对群众的疾苦和痛楚,“拍案而起”、“马上就办”,不仅体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和担当,更传递出一种“哀民生之多艰”的公仆情怀。“马上就办”就是勤勉高效地实干快干,唯此才能将各项政策部署高效落实到位,让群众快速迅捷地分享改革发展的实惠和红利,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去。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眼睛向下,心系群众,高效务实地解答好一道道“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小题,用心、用情、用力铸造实干兴邦之“大作”。
“马上就办”,需要破除特权思维藩篱。特权思维的蔓延实质上是“人治”思想的封建残余在作祟,一旦被其裹挟,难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唯我独尊的鄙夷神态,坐等百姓上门诉苦和哀求,麻木不仁、行动迟缓、能拖则拖,“动动嘴皮”、“屁股不挪”,习惯于听“会”报、作“纸”示,在落实层面缺斤少两、华而不实,缺少一种民心不顺如坐针毡、民怨不息心急火燎、民忧不解寝食难安的公仆情怀,更缺乏一种心系百姓、为民解忧、主动服务的宗旨意识。“马上就办”就要彻底肃清特权思维的篱笆和桎梏,时刻将老百姓的安危冷暖系于心头,强化主动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破除“慵懒散”的思想疾病,清扫“中梗阻”的意识流毒,理顺雷厉风行的“神经中枢”,构筑起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的思维高速通道,进一步提振为民服务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马上就办”,就必须高效率地办。当下,老百姓对于切身利益问题日益敏感和焦虑,但容忍度却在下降,其关注的焦点从能不能解决逐渐转向能否高效地予以办结。再小的群众诉求也要“举重若轻”地加以研究解决,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更要迅捷有力。要进一步理顺职责分工,明确责任主体,破除“多龙治水”的困局,实现民生问题解决“直通车”和“对号入座”。努力消除信息“鸿沟”和信息“孤岛”,增强职能部门和服务窗口间的信息融合与共享,完善健全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实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全覆盖。增强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用权决不可任性妄为,不能以“不能办”、“不会办”、“不想办”作为托词和借口,漠视群众诉求,要强化为民服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意识,依法依规高效地给予关切和反馈,用“雪中送炭”的积极作为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和信心指数。
“马上就办”,也不是一味地蛮干胡干。民生问题因人因事而异,面对不同的利益诉求也需辩证客观地加以区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核桃栗子一起数”,而要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着力攻坚、重点突破;不能“听风就是雨”,一开始“拍案而起”,转而“自由落体”,最后“头破血流”,而要冷静对待,分析条件,客观承诺,对现实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有一个精准考量,对于立即能够解决的民生诉求,应该当场予以办理。目前尚不具备解决条件的,要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寻求群众理解支持,创造条件、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地推进解决;不能“吹破牛皮”,螳臂当车,劳“命”伤财,而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总之,“马上就办”不等于胡搅蛮缠,而是有重点、分主次、按步骤地解决民生诉求,既解决燃眉之急,又考虑长远发展;既满足局部诉求,又兼顾整体利益,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对此引起充分警惕,在与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排民忧、解民难的艺术、水平和能力。(邓嘉旭)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