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7万余起,逾10万人受到处理。在被曝光的案件中,“违反工作纪律”问题以3.5万的数字占到案件总数的45.75%,遥居榜首,足见工作纪律“小事”不小,“微害”不断。为何在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市委十项规定等规定密集出台,中央巡视组、省委巡视组、市委督查组等督查组强力督查的情况下,违反工作纪律这样看似简单、微小的违规行为却屡禁不止,潜移默化,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上的不重视。中央、省、市、县密集出台反“四风”、正作风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了违反工作纪律行为是违规违纪行为,并相继曝光了违反工作纪律行为的典型案例,可谓取得了一定的震慑和警示作用。但是部分国家公职人员,思想上仍未重视,存在侥幸心理,存在“懒政”恶习,自以为是,我行我素,上班时间玩游戏,看电影,网上购物等 “休闲风”盛行。
二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作风建设相关规章制度不断制定和完善,制度的“笼子”越织越紧,但是如何让“笼子”发挥作用,管住人,管住事,还需制度的执行者抓好落实。但是部分责任主体并未主动作为,该管的不管,该严的不严,该罚的不罚,甚至积极寻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是监督检查机制不完善。中央巡视组、省委巡视组、市委督查组、县级督查组轮番出动,监督检查不可谓不严,惩处力度不可谓不大,曝光频率不可谓不高,但是违反工作纪律这样的“微害”仍不能被完全扫除,完全被净化,仍然在损害公职人员形象,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影响机关效能,由此可见监督检查机制仍有欠缺。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违反工作纪律看似“小事”,但“微害”不容忽视,那就要防微杜渐,从“小事”入手,抓早抓小,以防“毁堤”之害。
要从思想上入手,杜绝“懒政”恶习。思想是行为的指引,只有从思想上摒弃“休闲风”,摒弃侥幸心理,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作风,才能从根源上杜绝违反工作纪律行为的发生。每一位国家公职人员都要时刻紧绷思想之弦,不让“四风”习气有可乘之机,要从“不敢”违纪转变成“不想”违纪,要做到有纪律无纪律一个样,人人都“无视”纪律,人人心中自有“定律”。
要在责任上担当,防止“为官不为”。一打好纲领不如一次具体行动,制度落实的关键要看制度的执行者是否真担当。抓好制度落实不但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当好制度的“宣传员”,更要当好“掌门人”,让制度作用于人,作用于事,真正发挥反“四风”、正作风的效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当好制度的执行者,不但要严以律己,还要严以律人,真正担当起主体责任,维护党规纪律,创造良好的党风政风。
要完善监察机制,减少监察“死角”。 专项检查和作风督查论次数,抓典型,重教育,不可能实现八小时内时刻监察,不可能同时实现全局监察,惟有实现内部监督,相互监督,全民监督等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有些监督的“死角”外部监督根本无法深入,但是内部监督、相互监督和群众监督点多面广,往往能触及根本,只有充分调动这些监督的效用,才能让监督无处不在,无往不胜。(江永县纪委 龙海艳)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