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曝,
近年来,随着“打虎”行动的持续升级,越来越多的所谓“学者型官员”纷纷落马,按理说“学者型官员”应该具有理论水平高、责任意识强、在公众中的形象普遍较好等优势,但为啥还是令群众大失所望,走上贪腐之路,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是界定不严格。一些所谓“学者型官员”只是出版过几本书,有些只不过拥有高学历,而把这一类官员称之为“学者型官员”,并非科学。即使由专家学者转型而来的官员,也不一定管理的就是自己所学的领域,也不一定在行。二是此优非彼优。即使是真正的“学者型”官员,只证明一个人在某一学科领域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或科研能力,却不能证明其因此就有较高的领导能力,优秀的学者并不一定能成为高素质的官员。三是群众期盼高。越是“学者型”官员,群众的期盼越大,这使得公众对他们的心理期待远远高于一般官员。而期望值越高,一旦事与愿违,“学者型”官员失望也就越大,挫伤感也就越强,就越容易迷失方向。
“学者型官员”不具备天生的免疫力,假如处理不好,其优势不仅难以发挥,还可能转化为劣势,所以“学者型官员”更应自醒、自检、自励,发挥自身优势,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领导能力、提升领导水平,使学术素养和领导素质兼备且相得益彰,真正发挥所长,奉献社会。(江永县纪委 顾万岳)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