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郧西县涧池乡一村干部在做计划生育工作报表时,消极怠工,一拖再拖。这名干部还谎称自己一直在城里办事,没有精力做报表。该乡通过郧西县“领导干部日常考核管理平台”上的GPS定位、工作轨迹研判等功能,判定这名干部办事拖拉,把其作为“磨洋工”典型案例在全乡进行了通报。(人民网)
“混混干部”在基层干部中并不少见,这类干部往往年龄较大、资历较深,但工作激情却不高、工作积极性却不强,在工作中具体表现为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管好这类“混混干部”,笔者认为不妨“三管齐下”。一要扎紧制度笼子。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疏通了干部的晋升通道,为能作为、敢作为的干部晋升提供了制度支撑,但在实际操作中,干部“下课”却并不多见,尤其是对于没有明显违规的“混混干部”,照样能在基层混日子。因此,管好“混混干部”要扎紧制度笼子,真正做到用制度来管事管人。二要厘清责任清单。“混混干部”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年龄较大,往往从领导干部退居“二线”,自认为资历很深,没有具体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权力清单不明、责任清单不细,遇到问题找领导,解决实际问题找办事员,总认为具体工作与他本人无关。因此,管好此类“混混干部”,务必要将责任清单划实、分细,让“混混干部”也担起责、费点心,弄清责任范围、搞清公仆担当。三要细化考核指标。“混混干部”为混日子找的最常用的借口就是“不会”,电子办公不会、收发文件不会、复印材料不会……,“不会做”似乎是最好的借口。为了管好此类“混混干部”,不妨在分配工作时,做到人岗匹配,针对干部的专长来分配工作,把民意测评作为最基本的考核指标,让老百姓给干部工作打分,让“混混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让“混混干部”无处可混。(丁凌明)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