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历代王朝都面临着如何治理国家的重大问题,这不仅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而且关乎王朝的生死存亡。一批批文学大家、清官廉吏为表达自己的心迹志向、政治愿望和治国理念,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蕴藏着许多从政道路上的智慧,值得后人学习和传诵。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出自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大意是,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不良细节积累而酿成的,即使是聪明有才能的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不良的嗜好中,受其迷惑而陷于困顿。
据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
出自宋祁的《直言对》。大意是,安定时思想上念念不忘潜在的危险,最终危险就不会出现;治理状况良好时而时刻考虑应对可能出现的动乱,最终动乱就不会出现。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出自桓宽的《盐铁论》。大意是,想要影子端正,首先要把自己的仪表、外形整理端正,想要下属廉洁奉公,其自身就先要做到廉洁奉公。
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出自陈寿的《三国志》。大意是,与百姓一同分享快乐的(从政者),百姓一定会为他的忧愁而忧愁;与人民一同共度平安的(从政者),人民一定会在他遇到危险时全力进行拯救。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大意是,孔子说:“(从政者)自身端正,不用发号司令,事情也行得通。自身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听从。”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
出自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大意是,想要知道平直,就一定要有水准墨绳;想要知道方圆,就一定要有圆规和矩尺;君主要了解自己的过失,就一定要依靠耿直之士。
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
出自王符的《潜夫论·思贤》。大意是,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