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事在人为,贵在有制。”近两年来,新田县干部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湖南日报2015年5月10日第一版报道了“新田作风建设‘新常态’迎来新气象”一文。作风实,事业兴,作风扎实开展,关键在于县委连续两年出台、修订的作风问责制度,更为关键是这些制度掷地有声、不折不扣地得以执行。总结起来可以归结为:“两有”、“两不怕”。
一、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
为了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连续两年,县委参照上级有关规定精神,结合全县实际以1号文件的形式,明确27种作风问题情形,严格设置了“10条红线”,为进一步正风肃纪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依据。同时,整合了县作风办、县优化办力量,成立问责办,抽调8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并由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绩效考核办、县作风问责办联合组建“大督查”工作格局,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助推执行力。两年来,“大督查”体制共督查220件次,约谈2人闪,通报批评单位126个次,对其中2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交县作风问责办按程序予以问责。县委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不仅体现在大力支持这项工作,县委主要领导还定期听取作风建设分析情况报告10余次,并亲自带队抽样督查干部作风。
二、有群众的广泛支持
有效监督要充分发挥群众力量。今年以来,依托“12345”公共服务热线和“12342”效能投诉热线平台,全天候受理群众投诉,共受理办结各类投诉154件,做到了件件及时办,件件有回音。2015年,新田“智慧云”平台、12345县长热线,受理涉及群众投诉公职人员服务态度差、作风粗暴事件共受理14件,其中5件干部作风问题交纪委作风办处理,办结回访满意率为100%。机关干部作风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全县38个二级机构和94名重点股室负责人在县电视台“亮相晒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全年两次开展机关作风效能“满意不满意”单位民主测评,测评范围扩大延伸到乡镇和县直单位二级机构、重要股室:2015年组织460多名代表对上述单位进行集中测评,对测评排位靠后的单位进行黄牌警告,对倒数一、二名的单位责令领导班子进行限期整改,这种测评方式及产生的效果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并积极参与。
三、不怕苦和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访举报和主动督查是作风建设工作的问题来源,没有投诉和明查暗访就无法开展工作。县作风问责办分为一直坚持信访举报和督查“双管齐下”。县作风办共分为综合、调查、问责三个组别,平时分工明确,督查调查互相配合。对群众来信来访,热心接待,认真登记,周密准备,开展调查,高效办结,及时反馈,跟踪回访,群众满意度高。2014年以来,收到感谢信、锦旗11件次,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不稳定因素;在主动开展明查暗访方面,除日常工作纪律作风巡回督查外,紧盯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对国家公职人员公款消费、公车私用、奢侈浪费等群众关注度高的“四风”突出问题和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开展全方位、高频率督查,形成了“别人上班我上班,别人下班我加班”的工作常态。
四、不怕得罪人
制度好不好,关键看执行。县作风问责办始终本着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根据县委1号文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问责处理了相当一批党员干部。2014年,共编发工作通报13期,共问责违规违纪人员118人,其中:免职2人,解聘2人,诫勉谈话79人(含正科级17人,副科级12人),约谈1人,通报批评21人,批评教育4人,年终考核定为不合格9人。2015年,共编发工作通报14期,问责违规违纪人员101人,其中:免职7人,解聘、辞退5人,诫勉谈话6人,通报批评12人,批评教育37人(含正科级干部7人,副科级干部3人),书面检查9人(含副科1人),年终考核定为不合格25人。制度得到有效,结果得到有效运用,凭的是作风办工作人员铁面无私,对庸懒散拖等违纪行为敢于调查、问责,敢于运用手机短信平台和县政府官网微信《新田发布》点名道姓曝光,被问责党员干部绝大多数都能真诚接受,知错就改。近年来,县作风效能问责工作得到了县级领导、县直各部门、各乡镇、基层群众的一致认可,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了,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升了,行政效能明显提高了。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先导。虽然整体上干部作风有了明显好转,但仍有少数干部认知不足,存在着干部作风建设上的可有可无论、无用论、形式论等错误思想。今后,该县纪委、作风办将注重抓典型引导。一方面高举正面典型。在全县广泛开展了“十佳作风先进个人”评选等,树立了一批作风建设先进典型,在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另一方面狠抓反面典型。探索县委县纪委组织召开案例剖析大会的做法,对作风散漫、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方面的反面典型,在公开场合做检讨,以儆效尤。(王金柱)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