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是百姓与有关部门及单位沟通的渠道之一。然而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地方公开电话多达数十个,却存在电话难打通、难沟通、难办事等问题,不仅使得热线电话难以发挥应有效力,也给政府公信力带来了负面影响。(新华网 5月16)
热线是当前沟通交流的必要手段。“谈话的艺术是听和被听的艺术”,单位与单位、集体、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换是热线的主要功能。但是,在当前交流欲空前旺盛的时代,一些部门的热线却同时得了“失语症”和“耳聋症”,说不出、听不到、讲不明,服务热线成了“堵心”热线。笔者认为,“热线不热”至少狠狠扇了当局者三记耳光。
第一记耳光,扇的是相关部门的“懒政”心态。古语云“为官当勤政”,古人尚且明白这一道理。但是,当前有些部门存在“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的心态,偷奸耍滑,对自身的工作打折扣、掺水分。自身工作不扎实,在与群众沟通的时候自然是“胸无点墨”,面对群众进就失了底气、乱了章法。热线受阻,扇的是当前部分相关部门的对自身工作不自信、不踏实,是不为民的“懒政”恶习。
第二记耳光,扇的是相关部门的“鸵鸟”心态。政务公开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趋势之一。政府政务工作本就是立足于为民服务,群众作为服务群体,自然可以对政府的工作状态、方法、效果等有知情权、监督权。但是,一些相关部门对自己的工作讳莫如深,时常给当前自身工作盖上一层神秘面纱。认为告知群众热线就是给了群众找茬、挑毛病的机会,热线不通,自然也就断绝了群众“找麻烦”的路子,殊不知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只能是饮鸩止渴,到头来“热线”不热被人揪出来,相关部门这种“鸵鸟”行为只能是“深受其害”。
第三记耳光,扇的是相关部门的“傲娇”心态。当今社会,各类重大社会文明成果更是少不了众多部门的通力协作,热线正是让办事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当地发展实情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一些部门将人民的权力当成是自己的权力,还存在“地方官”心里,办不办看心情、能不能办看脸色,将办事群众颠来倒去,在“傲娇”心态中沾沾自喜。热线被当成是应付上级、应付检查的门面工作,在热线人员安排、维护上疏于安排、应付了事,热线不通自然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
从根本上看,“热线不热”扇的是当前部分部门不为民、不爱民、不信民的“沉珂烂病”的耳光。当前,热线能热的硬件条件已经具备,但是要想让热线真正“热”起来,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内心“热”起来,通过真学真干,扫除当前存在的“懒政”心态、“鸵鸟”心态、“傲娇”心态,真正让热线成为温暖干群关系、密切干群联系的“生命线”。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