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最近在一些地方调研发现,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官员离任或因腐败落马后,继任者一上任,即使前任的决策正确也会被偃旗息鼓,或在建项目被悄然叫停,成为烂尾工程。这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政令连续、决策连贯的基本要求是不相符的。对这一现象,应予以高度重视。
1、“新官不理旧账”,作废型。官员调动是正常的人事变动。每个官员到新岗位,都希望施政有为、名垂青史,这可以理解。但现实中,有些新官上任后想到的,并非是如何延续前任惠政,内心最先考虑的问题是:“如果完成前任‘未竟的事业’,干出政绩来到底归谁呢?”如此一来,“新官不理旧账”便成为不少继任者的常选项。2014年10月,全国叫停663个“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山西大同“百亿造城”工程烂尾之声不绝于耳,从媒体所发布新闻来看,大同古城再造工程似乎已经半途而废,城内景象犹如经历“大轰炸”之后颓败。‘官走政息’顽疾成为不少官员心照不宣的官场‘潜规则’,一些官员只从自身任期来考量,热衷于‘不破不立,大破大立’,而较少考虑当地发展的历史性、延续性和老百姓的实际需求。
2、“改弦更张、另起炉灶”,重置型。在旗帜鲜明的前提下,一方政策的统一与延续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无疑是大大的好事。而改弦更张,另起炉灶则是对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对于依赖一方而生存的百姓来说,更是灾难。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26日在山东菏泽调研时强调,“一张蓝图绘就后,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过去确定的东西,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当然随着认识加深,不正确、考虑不到位的,也要与时俱进。关键是实干苦干,稳扎稳打,最后总会出成效。”然而,当前不少地方,不仅县上‘一把手’调动频繁,乡镇班子更显突出,往往不满一届,领导就换了‘新面孔’。“官走政息”、“人走茶凉”的现象甚为普遍,下一任不做上一任留下来的事也似乎成了官场上心照不宣的规则。
3、“规划赶不上变化”,折腾型。古人云:“政之记于一时者,浅而易知,政之及于百年者,深而难测也。”西方也有一句谚语:“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意即完成一个事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然而,现实中一些官员由于心存不良的政绩观,大搞重复建设,不仅“规划赶不上变化”,规划重复折腾,而且建设重复折腾,试问,在其背后有多少利益关系在跳动,又浪费了多少国家钱财?诚然,每个官员任期内对地方的建设都冠之以“科学”、“长远”等高大上的词汇和内容,而具体到实际中,每一届“科学”和“长远”的内容都不相同。试问,这样的规划能科学和长远吗?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