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懈怠是一种致命的“慢性病”。如果任其蔓延,不加以防止和克服,就会使基层党员干部滋生官气、养成骄气、形成惰气、带来暮气、助长邪气。一定要高度警觉并坚决遏制精神懈怠的危险,使之不在党内蔓延开来。
1.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根除产生精神懈怠的思想根源
要切实加强自我教育,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正搞清“怎样做人”、“怎样为官”的问题,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学习先进模范人物,认真解决自身品德和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同志们的教育与监督,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完善自我,求得进步。
2.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应对精神懈怠的肌体功能
一是要提高学习的能力。在学习理论、涉猎知识的过程中,要实实在在地面对实际,把理论放到实际问题中来思考,把实际问题放到理论高度来分析,从中提炼出对具体工作具有指导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基层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依法办事、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是要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学会统筹兼顾、总揽全局,既要会“弹钢琴”,也要善于“牵牛鼻子”。要善于协调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抓住一个时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3.完善制度建设,筑牢防止精神懈怠的体制基础
一要建立健全干部绩效管理制度。提升量化评价技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发挥上级组织、同级干部、下级单位和服务对象的综合评价作用,对基层党员干部的个人素质、工作作风、工作绩效作出科学准确的评判。在队伍管理上引入ISO质量管理、标杆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效能建设,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标杆、时时有目标,促使基层党员干部闲不住、慢不得、怠不起。
二要建立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使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让优秀的干部“上”得去,使“上”的干部令人信服,有利于激发党员干部队伍生机和活力。要加大推广力度,完善选拔方式,提高选拔质量,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严格把握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基本条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拓宽选人视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三要强化日常监督和责任追究。要进一步严格执行党内监督的各项规定,创新监督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对党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和干事创业的效率、效果等情况进行认真监督检查。综合运用组织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方法,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严密监督。尤其是要注重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对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现象敢于曝光亮丑,促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放在事业上,把精力用在谋发展上,把追求定向在当“清官”上。(陈新文)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