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通报】
2014年8月,门楼下瑶族乡纪委对新田县门楼下乡门楼下村原村支书唐能林的违纪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涉案的唐能林在任门楼下村支部书记期间,先后三次采取虚增开支方式共贪污门楼下村项目资金12846元。2014年9月,唐能林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忆往昔,事业之路曾鲜亮
唐能林是门楼下村少数几个早致富的村民之一。十几年前,唐能林慧眼相中门楼下村独特的森林资源优势,与人合伙开办了一家“林裕木材加工厂”,年收益较为可观,当时被人夸赞有眼光。随着唐能林家境渐好,眼见自己能力和财力都不比现任村干部差,心里想当了村干部自己地位也会水涨船高,久而久之,唐能林萌发了竞选村干部的想法。2006年6月,唐能林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7月,通过支部换届选举,唐能林顺利当选门楼下村党支部书记,正式开始了村支书的任职之路。
争项目有功滋补偿心理,无中生有造“发票”
门楼下瑶族乡系新田县辖下的一个民族乡,全境面积127平方公里,森林资源丰富,林地占约11910公顷。门楼下村位于门楼下乡中部,是门楼下乡政府所在驻地,距离县城18公里,通城公路蜿蜒曲折,雨季滑坡多发。
新官上任,唐能林急需向群众证明自己。2011年9月的一天,因遭遇暴雨天气,门楼下村2组公路塌方,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唐能林将实际情况写成报告材料,及时送到县扶贫办,并积极奔走,顺利争取到了2万元的公路维修资金。
资金到手后,唐能林认为该笔资金是自己争取来的,有自由支配权,因而并没有将资金交给村会计入账,也没有与村两委其他干部商量,直接找到工程老板谢某、张某进行了塌方清理及路段维修,并一个人经手付给谢某工程款8400元。沉浸于争取到项目资金的沾沾自喜中,唐能林滋长了骄傲自大的思想和补偿心理,他认为自己为项目奔波劳苦功高,应该从中得些实惠,且经费开支的大小事都是自己“一人说了算”,谁知道到底支付了多少?思前想后,唐能林把歪心思动在了虚增发票金额上。他将一笔实际8400元的工程款虚造成10400元,没有其他任何村干部的签字认可便将虚报的2000元装进了自己腰包。
初尝甜头无人知晓,变本加厉中饱私囊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快,机会又来了。门楼下村组织活动中心于1999年建成,因年久失修,活动中心的墙体出现了严重脱胶、地板开裂的情况。2012年,县委组织部下拨了2万元资金用于门楼下村组织活动中维修。唐能林驾轻就熟地采用虚报发票的手段,依葫芦画瓢地多报了7495元并心安理得地装进了腰包。
而后,村内新修建一口容积为110立方的自来水池,财政局给予了该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65000元。调查组在查账过程中发现一张“水池用红砖25500块*0.34元/块,计8670元”的发票,对比走访群众的证言后不禁起疑,水池长6.7米、宽5.8米、高3米(下面2米砌三八墙,上面1米砌二四墙),计算出来总用砖不过13000块,那剩余12500块又去了哪里呢?果不其然,通过实地测量和向群众调查,证明水池用砖实际开支5100元,此张发票是唐能林故技重施,虚增了3570元。经查,唐能林利用虚增水池用砖、购买水泥及材料运费等开支金额,虚增并多报5120元用于自己开销。
“发票玄机”被揭发,悔不当初为时晚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2013年7月起,关于唐能林的举报信向雪花一样飘向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信访局等单位。县纪委高度重视,批转门楼下乡纪委调查此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013年8月,门楼下乡纪委进行初核,组织人员对唐能林经手的以上三个项目的开支情况进行了清账,一一核对并罗列出了真实开支,之后乡纪委按程序对唐能林的违纪事实进行了立案查处。
唐能林从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意气风发,到查处免职后的黯然失意,其“政治生命”只有短短三年不到,心路历程让人不禁唏嘘。
没有“紧箍咒”,项目经费无异于“唐僧肉”,绞尽脑汁想从中分一杯羹的人大有人在,且趋之若鹜。比如唐能林案,唐能林党性观念不强、纪律意识淡薄,争取到的项目资金不进账;村会计财务知识欠缺,主动将钱款交给唐能林保管;报账发票大部分是唐能林一人经手,没有审核人,更没有村两委其他干部的签字认可,且开支后手续不完善就入账,具体开支也未进行公榜公示,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基层村两委干部要引以为鉴,加强党性锻炼,增强纪律意识;县、乡、村三级要强化账户管理、财务管理、资金支付管理、项目实施管理,加强群众监督,打造全方位、无死角的“紧箍咒”,杜绝项目经费变成私人“提款机”,减少漏洞的发生。
明朝的朱元璋曾给下面的官吏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当官守着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懂得在物欲面前“舍得”才能拥有,在利益面前“糊涂”才能清醒的道理,勤政廉洁、知足常乐。(黄丽姣)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