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偶游新田县青云公园拜读“白面青天”陈希亮题诗有感

发布时间:2017-03-30 16:16:41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新田县青云公园内有一处叫“仙人下桥”的景点,该地右临深壑绝壁,左边遍布巉岩,岩石有的“皱、透、漏、瘦、丑”,灵秀生趣;有的笨拙古朴,奇丑无比。在左边的石壁上有一处摩崖石刻,居上一幅扇面为米芾的《醉菊图》,画面四朵怒放的菊花相拥成团、笔法简练、自然流畅。下面一幅长方形石面上有诗一首:
钓游曾记廿年前   一样句留此地天
塔影俯窥潭底月   钟声飞破石门烟
黄花有约迟来我   白酒多情强入禅
犹是登临犹是醉   唫边遥和树头蝉
  诗落款:节臣陈希亮。为行书体间杂草书,行笔潇洒遒劲,宛若行云流水,毫无晦涩之意。
  陈希亮,字公弼,北宋人。史载:他是宋代与包拯齐名的十大清官之一,百姓称之为“白面青天”。陈希亮为官的30余年,忠于职守,肯为百姓办实事,严惩贪官污吏,让贪官外戚听到了就怕,吓得直哆嗦。由于正直挚诚,路有颂声,因而在每次任满离境时,父老们都洒泪相送。后因辛劳过度而逝世,享年64岁。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生平不为人作状墓碑,但却十分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陈的事迹失传后世,而破例写下《陈公弼传》。
  据《陈公弼传》记载,陈希亮主管长沙县政事期间,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他出入章献皇后家,与公卿大夫之类来往,并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占据百姓的土地,人们都不敢正眼看他。陈希亮收捕惩治他,在法律上定他的罪。百姓知后奔走相告,大快人心。
  新时期的纪检干部承载着新的使命,我们当学习陈希亮之“清劲寡欲,不计祸福”、“锄豪强,惩猾吏,平冤狱”,置个人名利于度外,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对腐败分子无比痛恨,牢记职责使命,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做到“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