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多地反馈督察意见,揭露了环保治污的种种乱象。尤其是一些地方涉嫌“假装治污”的例子好多。而天津的静海区水务局为应付环境保护督察,更是胆大妄为地编造会议纪要和工作台账。(2017年7月31日《新京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克难成效明显。近年来,通过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努力,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强化环保责任落实,被约谈问责的地方政府“知耻奋进”,扑下身子、撸起袖子,为守护环境、青山、蓝天而真抓实干,但环境执法仍严重乏力,甚至为企业“假治污、真排污”百般掩护,唱双簧戏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地方干部甚至认为这是一项可能拖累自己政绩的多余“作业”,为了应付环保督察,竟然敷衍塞责、欺上瞒下;更有甚者,天津、安徽、唐山各地出现了编造会议记录,篡改检查结果,造假数据等“假装治污”的行为。
新《环保法》施行已有1年有余,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因为监管模式转型、监管手段强硬、法律责任严厉等特点而被人们寄予厚望。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后,向全党发出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强烈政治信号。中新网7月31日电,截至目前,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组已向天津市、山西省、安徽省、福建省、辽宁省反馈督察情况。五省市已有2980人因环境保护问题被问责,其中,天津市被问责139人、山西省被问责1071人、安徽省被问责476人、福建省被问责444人、辽宁省被问责850人。
“假装治污”的背后,不仅是相关职能部门在环保工作层面不作为、乱作为,更是一些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长期漠视,习惯成自然。由于部分地方政府思想落后,没有清醒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引进一些重大项目的时候,还是把经济指标放在首位,甚至没有把环境污染作为一个考核的指标。正所谓“病急乱投医”。当中央的环保文件到来时,一些地方政府不是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并且层层落实,而是心存侥幸,忙于应付检查,胡乱准备资料,以厚厚的文件来伪装干事。“纸终究包不住火”,当臭气熏天、垃圾成山、河水污染等的一系列环保问题引起质变的时候,造成的严重后果可不是哪一个人就能负责的,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背负千古罪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一些地方一直以来就对环保不很上心,督察组来了,就应付应付,做做样子,甚至数据造假,自欺欺人;一些地方所谓的“铁腕治污”,不过更多是喊在口号上、落实在文件上。比如,天津宁河区为应付检查做表面文章,在落实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时,仅采取杂物堵塞排污口、设立挡水墙等临时性措施,管网建设等治本工程严重滞后;辽宁省不仅不严格落实国家对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措施,反而让多个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底线屡屡被突破,违法项目大行其道,有的地方甚至纵容违法填海、多个违法建设项目背后都有政府部门撑腰;唐山部分县(市)区政府及企业存在未按要求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监测数据不真实、企业超标排放等问题;安徽淮南市政府对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南高新区、安徽现代煤化工产业园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无论是考核内容,还是指标体系,均无环境保护要求。等等,这些问题,每一条都让人触目惊心,有些还涉及重大环境污染违法问题,无不凸显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任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生态红线是决不能逾越的“雷池”。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回顾中央督察组这几年的工作,那些被屡屡点名,却屡教不改的地方也不在少数,从政府文件到各种表态,环保总是被“高度重视”,在涉及群众利益时,特别是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地方政府却毫不重视,一些长期投诉的环境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这无疑给老百姓带来的感受,就是与承诺相脱节。以前一些环保执法失之宽松,现在要让守法在一些企业中间形成常态,环保执法就必须形成敢于碰硬和“亮剑”的常态。一些企业以拒绝检查、阻碍执法的态度对待环保督察,无疑是对新环保法能否成为“利器”、能否形成敢于碰硬环保执法新常态的严峻考验。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保护环境,受益在群众,主体在群众、关键在群众,必须用好民间力量,强化公众参与,使群众真正享有对地方环境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一方面对污染企业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另一方面力促政府环保工作更实更细,实现公众意愿与环保决策和措施的同频共振,提升环保公众满意度。只有把环保问题时刻放在心上,把老百姓装在心里,对违反环保政策的企业和个人严惩不贷,让“带牙齿”的新“环保法”在实践中对违法人员、涉事部门敢于“下口”, 让法律成为“利器”,敢于动真碰硬,对污染“零容忍”,使违法排污企业无所遁形。惟其如此,才能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让“假装治污”不再“任性”,让党员干部自觉担起生态建设的政治责任,履职尽责,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江永县 周苏芬)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