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克扣学生伙食费让“先生”斯文扫地

发布时间:2017-09-25 16:11:35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益阳市安化县东坪镇中学通过截留克扣学生伙食费470余万元和商店承包款50余万元,私设“小金库”,违规发放奖金福利410余万元。东坪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彭学时(负责东坪镇中学全盘工作)、安化县教育和体育局技术装备站站长刘杰华(原任东坪镇中学校长)、东坪镇中学副校长兼总务主任谭亮东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和免职处理;东坪镇中学的其他相关责任人员均受到相应处分或处理;相关违纪款项予以清退。(三湘风纪网 2017年9月22日)
  学校是从古时学堂的引申而来,从古至今,学堂在国人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圣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始 文翁为 蜀 守,立讲堂作石室於南城。永初后,学堂遇火,后守更增二石室。”唐代韩愈《秋怀》诗:“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清朝赵翼《己未元旦》诗:“青红省记儿童事,七十年前上学堂。”近代秋瑾《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生了儿子,就要送他进学堂,女儿也是如此。” 现代伟大作家冰心在《两个家庭》:“他们住的那条街上很是清静,都是书店和学堂。”
  学校或学堂的老师都被世人尊称为先生,先生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另有先接触陌生的事物的意思,引申为先接触陌生事物的人,所以古代称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达者为先,师者之意。后延伸为对人的一种尊称。想想我们这些克扣学生伙食费的“先生”,难道不是让斯文扫地吗?
  近年来,中小学食堂成老师另类“福利源”的事件,屡屡被媒体曝光。对于此种行为,笔者认为不仅要给予纪律处分,也要给予严厉的道德谴责,更要在法律上予以惩罚,毕竟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而学校克扣学生食堂伙食费,即使是给老师发福利,也不能遮蔽违纪违法的事实。学校这么做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正面品德教育,有违学校全面育人的宗旨。这些“克扣”下来的伙食费,大部分用于给教师发放了福利,人人都是既得利益者,很多人肯定就会为违规行为打掩护,哪里还会想着学生的利益,师德节操早就碎了一地。
  当我们对一些校长严惩、对主要参与套取资金的违纪人员进行教育之时,很多老师不解,觉得自己从食堂挑送饭菜到教室分发,管理学生吃饭秩序,付出了劳动,理应得到相应报酬,但按规定又不能领取补助,于是截留学生伙食费发补助的想法和行为似乎顺理成章。总之,在学校看来,老师不能亏着,而部分领到福利的老师也乐见其成,闷声发财。甚至有些老师抛出这样的谬论:什么福利都没有,哪还有心思教书?哪还教得好书?
        可师生之间真能这样算账么?老师本就是一个讲求奉献的职业,师爱为魂,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连帮学生分发饭菜都要收钱,又怎么能指望教师们能安贫乐道、培养下一代呢?再者没有福利就教不好书这种谬论,让我们对这些老师的师德产生了质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教师待遇提高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合法渠道提供经费来源,违规违纪甚至违法变现,瘦了学生,肥了老师,难称园丁之职。(江永县纪委 卢加文)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