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漯村(原蒋家田村)支部书记潘光伟,违反廉洁纪律,以危房户名义冒领危房改造补贴款,侵占群众利益,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10月24日,双牌县纪委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2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这是党的十九大以后,双牌县纪委强化扶贫领域执纪问责的再一次出征亮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持续为全县夺取脱贫攻坚战役的决战决胜保驾护航。
主动“探丝寻迹” 全面摸排“事”的问题
“扶贫监督执纪必须要深入基层,从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入手,倾听群众声音,全面排查问题线索。”县纪委书记李群辉同志掷地有声作出指示,双牌县纪检监察干部和脱贫攻坚督查工作人员不断强化纪律宣传和督查巡察力度,畅通信访渠道,将监督问责执纪延伸至基层一线,全面开展问题线索“大排查、大起底”。
——一线“访”线索。为切实打通线索收集“中梗阻”,双牌县采取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和县纪委常委联系包干乡镇的方式,通过“进千家门,结万户亲”的一线走访,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面对面向群众宣传和收集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内容和线索,鼓励和保护群众大胆举报发生在身边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面排查处理问题线索。
——下沉“找”线索。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精准帮扶解难题”专项行动,双牌县纪委要求全县纪检监察干部扑下身子,主动下沉到乡、村,进村入户问计于民,并在全县范围内对扶贫攻坚纪律要求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的宣传,设立户外广告牌100余块,悬挂标语200幅,出动流动宣传车26台次。同时,继续采取“卡片+公告+手册+走访”的推进方式,对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再宣传再发动,引导群众参与,依靠群众推进,发放举报监督卡,营造出全民参与监督良好声势。6月份以来,全县共受理扶贫领域问题举报线索108件。
——集中“筛”线索。双牌县紧紧围绕惠农政策落实、扶贫资金、农村低保、农村危房改造等领域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各类扶贫项目资金、低保对象、危房改造补助指标进行了“大清理、大清查”。今年以来共排查“雁过拔毛”式问题线索262条,其中第三季度排查169条,分别是第一、二季度的5.1倍和2.8倍,力度逐步加大,效果更加明显。
自觉“当好管家” 三级同查“钱”的问题
“今年下半年,县纪委开展了惠民资金、项目核查,住建局开展了危房改造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民政局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清查行动,执纪力度力量前所未有,全体干部职工要不忘初心,严守底线”。五里牌镇党委书记刘飞轮在全镇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要求。
双牌县以扶贫和民生领域为重点,紧盯扶贫和民生项目,突出查县直部门这一源头,重点核乡、村两级终端,同时在县、乡、村三级通过开展惠民资金、项目全面核查,村级财务清理,农村危房改造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农村低保清理整顿等,重点摸排截留私分、虚报冒领、贪污挪用扶贫等财政专项资金,共立案49件,党政纪处分19人,组织处理79人,追缴资金105.7万元,退还群众3.267万元。清理出农村低保各种“富人保”、“懒人保”、“死人保”、“失信保”等共计6300余户7300余人,其中清理出公职人员亲属12户14人。
“感谢刘书记,今天村支书将2014年以我母亲的名义申报的危房改造款6000元送到我家里来了……”上梧江瑶族乡赵某兴奋地给乡纪委书记刘鑫打着电话。严查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给群众所带来的获得感,除了“气顺了”,还有真真切切落到村民口袋里的钱。
精准“对症下药” 严管细抓“人”的问题
“作为扶贫工作队长,穿拖鞋下乡,着装随意,上级部门进村督查工作时,你没有提供驻村扶贫工作日记和“三走遍三签字”记录,交换督查意见时,工作态度消极,现在对你进行诫勉谈话。”这是双牌县扶贫工作干部作风问题问责的一个缩影。
双牌县瞄准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深入乡镇村组,与贫困户直接对话,听取乡村干部情况反馈,着力查处帮扶干部作风漂浮、纪律松散、弄虚作假等问题,压实点上责任。紧盯“不落实的事”、严查“不落实的人”,共开展专项督查4次,巡察2次,专案调查5起,对扶贫工作落后的17个单位和6个工作队进行了通报批评,约谈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人共35人次,批评教育5人次,通报批评10人次,诫勉谈话10人次。
“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是今年乡镇纪委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强线索排查,加大办案力度,坚决消灭“零立案”现象。”双牌县纪委主要领导对连续六个月“零立案”和“零查处”的乡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进行了集体约谈。近来,乡镇纪委和派驻纪检组紧盯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抢占掠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精准分类、精准移送、精准查办,6月至10月双牌县扶贫领域立案数27件,是1至5月份的5.4倍。(双牌县纪委)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