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人民缅怀英烈、祭奠逝者,感恩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关于清明节,《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由此可见,“清”和“明”一直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
又到一年清明日,悼亲忆故祭扫时。清明将至,祭祖拜宗、追忆亲人、寄托哀思,本来是件庄重的仪式,然而近年来的清明祭祀活动有所变味,大众习俗虽在,文化内涵却越来越远。要让“清明”成为清明节的应有之义,要让社会清风荡涤尘俗、清扫污垢,使清明节“清明”起来。
当戒“腐败之风”。一些党员干部不顾党纪规定,用公车祭祀扫墓,用公款吃喝聚会,还有的党员干部以清明祭祖为名趁机敛财。清明不清廉的现象,不仅愧对列祖列宗,也败坏党风政风。清明节是考验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节点,必须牢记纪律“红线”,做到不使用公车进行私人祭扫,做到不借祭奠活动公款旅游消费,做到拒绝“吃、请、送”,杜绝“四风”,把廉洁规定落在实处。
当戒“奢侈之风”。近年来,祭品不断升级换代,异国风情的别墅、豪华高档的轿车、名牌繁多的家电等应有尽有,有的豪华祭祀套餐甚至数百上千元。还有的大修豪华墓地,圈地违建,堪比林园,影响极坏。还有的搞家族聚众吃喝,杀猪宰牛,满桌山珍海味。一些人认为花钱越多对先人越“孝敬”,其实不然,不但会造成浪费,更助长了攀比之风。党员干部应当树立节俭简朴的祭扫新风,不修建豪华墓地,不操办“清明会”,不铺张浪费,不相互攀比。
当戒“迷信之风”。由于受各种陈旧习俗的影响,一些人清明祭扫时,大把大把地焚烧冥币和祭品,成捆成箱地燃放烟花和鞭炮,烟尘弥漫,纸灰满天,不仅污染环境,还极容易引发火灾。党员干部应当自觉摒弃焚烧抛撒纸钱、燃放烟花鞭炮等不文明祭扫方式,通过家庭追思、撰文以祭、清扫墓碑、敬献鲜花、集体共祭等精神传承方式来寄托哀思。
当戒“庸俗之风”。如今,许多祭品已经走向异化,“金童玉女”、男女“仆人”、“三陪小姐”等“奇葩祭品”层出不穷,庸俗十足。如此庸俗化的祭祖,和传统文化、公序良俗、传统美德格格不入,简直是对祖先的亵渎,对亡灵的侮辱。党员干部应以身作则,努力做到文明祭祀,让鲜花寄哀思代替纸灰飞扬,让植树祭扫代替鞭炮喧嚣。
风正为清,廉洁为明。清明祭祖的习俗无可厚非,党员干部应力戒陈规陋习,争当引领廉洁文明祭祀新风尚的排头兵,通过身体力行去引导身边亲友、带动周围群众树立清明祭祀新礼仪、新风尚,让清明节越来越“清明”。(道县纪委 龚培梁)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