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在全省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明规矩、查问题、严追究,切实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我省落地生根(三湘风纪网,2018年4月21日)。
新常态下,面对部分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老问题”和“新表现”,尤其是狡黠多端、妄图蒙混过关的“三十六计”,纪检监察部门必须炼就“火眼金睛”,予以高度警惕、坚持严厉惩治。
深挖“暗度陈仓”。部分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八项规定的严紧“风声”下,虽然行为有所收敛,不再明目张胆,但往往采取更为隐蔽、更不易被察觉的形式“地下”进行。如“公款旅游”转为“考察学习”,“公车私用”转为“私车公养”,“高档会所”转为“农家菜馆”,“现金红包”转为“电子礼金”……“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擦边球,钻法纪空,令人防不胜防。纪检监察部门必须睁大眼睛,拨开云雾,紧盯问题“新变种”,深挖问题症结所在,对发现的违纪违规现象揪住不放,对顶风作案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
严查“李代桃僵”。一些党员干部碍于自己身居“要职”、身份特殊,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时,以无固定工作的亲属名义大操大办,大发“横财”。在面对组织调查、处理时,又串通一气、想方设法故意让自己的下属或亲戚“顶替”,从而使调查人员无从下手。纪检监察部门必须抓住关键证据,抽丝剥茧,突破重重阻碍,才能“拔出萝卜带出泥”,将“幕后主使”真正绳之以“纪”。万万不可因违纪违法分子“舍卒保车”就逡巡不前。
谨防“瞒天过海”。个别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自以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们在纪检监察部门查账时,常常采取“化整为零”“化大为小”或“偷梁换柱”的方式,将大账单化解为多张小账单,或将违规账单“做”成合乎规定的更新办公用品、购买文具等账单。更有甚者,将贵重烟酒、山珍海味统一改为“家常菜”,浑水摸鱼。纪检监察部门在办案时,必须要甄别是非、明察秋毫,绝不能冤枉一个“李逵”,也不能放过一个“李鬼”,切实做到动真碰硬、利剑高悬。
深入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关键在于落实落细落到位,只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以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态度,才能击破违纪违法者所谓的“三十六计”,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道县县委办 陈新文)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