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资金事关民本民生,必须通过加强宣传、开展专项检查、加大行业扶贫、抓好村务工作等举措,扎实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来,零陵区民政局以机关作风建设为抓手,以专项检查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打铁必须自身硬,狠抓机关作风建设。为切实解决干部职工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懒于动脑、工作散漫,纪律松懈、作风漂浮等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民政发展大环境,该局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重新修改完善《零陵区民政局“三重一大”决策实施制度》 、《零陵区民政局机关财务管理办法”》 、《零陵区民政局首问责任制》 、《零陵区民政局机关作风建设相关规定》、《零陵区民政局党政主要负责人“五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制度”》等制度。每周五下午进行集中学习,形成深厚氛围。严格落实工作去向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局纪领导定期对机关作风进行抽查,始终保持高压和严惩态势,对有令不止、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严肃查处。今年已查处2起违反作风建设的人和事,对违纪的工作人员扣发工作津贴并在全局进行通报。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民政专项资金检查。该局制定下发《关于开展民政工作综合检查的通知》,组织四个督查组,由局领导带队,认真开展对2017年及2018年初下拨的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检查救灾款物、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临时救助等民生资金落实情况。检查审批程序是否规范,救助对象是否公开、公评、公证,资金使用是否发放到户到人,是否存在他人代领或村(居)、小组干部代领现象。坚决纠正和查处在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弄虚作假,挤占、挪用、滞留资金以及改变资金使用渠道、扩大使用范围等“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通过听取情况汇报、查阅档案资料、核对财务账册等形式,每个乡镇(街道)抽查3-5个村(社区),发现问题,现场发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今年以来,收到群众反映问题信访件5起,全部进行核实处理,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加强舆论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在LED电子屏循环播放专项治理宣传标语,利用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转发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通报,促使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宣传活动深入人心。把扶贫攻坚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等纳入专项检查目标,强化时间节点要求,强化问题线索意识,充分发挥信访举报发现问题线索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对脱贫攻坚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贪污挪用、虚报冒领等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和曝光力度。
健全阳光救助机制,防止暗箱操作行为。针对民政扶贫救助工作多元化等特点,不断健全完善救助扶贫机制,做到阳光救助、精准扶贫。推动建立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立起跨部门、多层次的核对信息平台,与涉及家庭经济状况信息的各部门实现数据交换联动,实现对拟兜底保障贫困家庭的车辆、房产及其他各类收入、财产信息的精准高效核查;推动建立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扶贫开发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实现各类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健全区、乡、村三级联动机制,主动履行组织实施、资金投入、工作保障、监督管理等责任,乡(镇)担负起兜底对象入户调查、评议、审核等责任,村(社区)委会担负申请申报、动态管理、民主评议、两榜公示等职责;建立起扶贫对象救助标准有升有降、保障对象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依托乡镇“救急难”窗口,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各项救助制度,做到困难群众求助有门、救助及时,有效缓解群众燃眉之急。
抓好村务公开工作,加大行业扶贫力度。为进一步规范全区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管理工作,该局积极配合区政府督查室、区纪委对全区行政村村务公开工作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村务公开栏是否按标准设立;二是政府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是否公开;三是村级财务和村级事务是否做到了全面、真实、及时公开;四是公开程序是否规范。从检查的情况看,全区村务公开工作的内容、时效、措施基本落实到位,个别村存在公开栏质量不达标、公开内容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全区政务督查进行通报,并要求立即进行整改。下一步,我局不定期的深入到各村进行检查指导,确保村务公开落到实处,村级民主管理落实到位。同时,充分发挥民政资金兜底保障作用,自今年1月1日起,全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420元/月提高到不低于430元/月,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320元/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53元/月提高到不低于270元/月,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170元/月。提标后,农村兜底保障对象按保障标准全额发放低保金。
(零陵区纪委 唐顺科 杨立英)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