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过主动投案自首,但想到同案人早已出狱,办案机关可能不再关注此事,这种侥幸心理让我错过了投案自首、坦白从宽的一个个好时机!”谢靖悔恨地说。
7月2日,涉嫌贪污、挪用公款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潜逃18年的谢靖被广东省深圳市追逃办在重庆抓获。至此,该宗由广东省委反腐败协调小组督办的追逃案件终于告破。(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谢靖于清华大学毕业,不到25岁就当上国企财务部副经理,挪用公款炒股尝到甜头后,一发不可收拾,直至事情败露。隐姓埋名,东躲西藏,历经长达十八年的逃亡之路,最终落网。凭借聪明的才智,本有着大好前程的谢靖,因为不满足财务部门的“跑跑腿、填填表、做做账”,再加上思想上的松懈,滋生了监守自盗的心理,丧失了原则,沾上污垢,走向腐败的深渊。如同谢靖自己所说的,挪用公款后选择逃亡是存在侥幸心理,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监守自盗者,终将是逃不过国家法纪。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腐败、落网、悔恨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党员干部们总是在犯错受到惩罚后才追悔莫及。“事前猪一样,事后诸葛亮”就是他们的写照,出事前“风风光光”,哪知事发后会身陷囹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如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原法务部总监王欣、辽宁省凤城市原市委书记王国强、中国银行江门分行原行长赖明敏“案发”后,不敢与亲人联系,只能改头换面,隐姓埋名,亡命天涯,不管逃到哪里隐藏多久,最终还是被绳之以法。如果在“案发”前,能够有“事后诸葛亮”的意识,还会一个个重蹈覆辙吗?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党员干部腐化堕落往往都是从不守小节、不守规矩开始的,最终突破纪律的底线。党员干部本因是带领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引领者”,却反而成了阻碍战斗胜利的“绊脚石”,不知不觉陷入糖衣炮弹中,被“迷”了眼,“蒙”了心,一发不可收拾。“人间蒸发”的谢靖,十八年后仍然落马,这告诫党员干部们法纪之下无特权无死角,不碰“高压”,不越“红线”,不踩“雷区”,拧紧思想阀,绷紧纪律弦。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用权能够造福人民,滥用权力只会损人不利己。对党员干部来说,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面对责任,一些党员干部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群众的最根本利益视而不见,反而还利用手中的职权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想着“大捞一把”后“能跑就跑”。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3年5年间,中国共抓获外逃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6694名。“猎狐2014”行动开展100天以来,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劝返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余名,其中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 44 人。外逃贪官抓回来,与退休贪官不放过,共同昭示天下:反腐打贪无“短板”,监守自盗者无处可逃!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可见党中央对于夺取反腐败工作胜利磐石般的决心以及对于腐败问题惩治的力度。党员干部切忌存在侥幸心理,以身试法,即使你是能够腾云驾雾拥有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也逃不出党纪国法这座“五指山”。勤“红脸”,多“出汗”,勤“洗澡”,多“排毒”,常吹“廉洁风”,常念“紧箍咒”,营造切莫乱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廉洁环境,让监守自盗者无处可逃。
(道县纪委监委 周瑾)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