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稗类钞》记载,清代福建将乐县令李皭初为官时,即与家人约法三章,明言“在官,俸金外皆赃也,不可以丝毫累我”。李皭为官清正,在将乐县为官三年,一直坚守自己定下的原则,从不妄取一钱一物,时人称其为“真廉吏”。(据《中国纪检监察报》)
李皭“俸薪之外无所取”的高尚人格至今被世人所传颂。“俸薪之外无所取”,从本质上讲,体现的是一种尚俭戒奢的作风、一种律己从严的境界、一种清正廉洁的品质、一种天下为公的情怀。古人云:“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在俸金之外,任何贪取妄求的行为,历来都为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官员所不齿。为官当“俸薪之外无所取”,就要始终做到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没有“辫子”给人家抓,也没有把柄给别人捏,也就没有“包袱”,不被物役,惟如此,才敢于碰硬、敢于亮剑。从近年来查处的许多腐败案例来看,有不少党员干部欲壑难填,其工资以外非法收入动辄数百万元、几千万元,甚至逾亿元……贪腐数额之大令人触目惊心,“蛇吞象”的贪婪之态令人发指。作为领导干部,当以李皭“俸薪之外无所取”为镜,坚持清正廉洁、严以律己、勤于自律,永葆清廉的政治本色。
为官从政,当以清廉自持。古人云:“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古往今来,清正廉洁作为一种重要的从政品德和政治伦理,一直被视作为政之本。不管是“慨然以澄清天下自任”的海瑞,还是“余虽任高官,以耿介自矢,从不敢于额外妄取一文钱”的林则徐都是人们心目中清官的典范。为官者只有做到“俸薪之外无所取”,清正廉洁,才能在为官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为官从政,当以严格自律。“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自我警醒、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做到慎初、慎独、慎微、慎情,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反观少数领导干部,认为只要大错误不犯,吃一点、喝一点、收一点、玩一下这种小贪小占也无所谓,殊不知欲壑难填,一旦为贪念所控制,就会一错再错,直到泥足深陷东窗事发,想浪子回头但为时已晚。因此为官者更要严于律己、不徇私,经常对照“俸薪之外无所取”的原则检查自己的言行,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为官从政,当以勤于自省。“见人恶而自省,有则改无则警;见人善而自慕,外则敬内则从”,党员干部必须想明白哪些是该做的、能做的、可以做的,而哪些是坚决不能做的、不可以做的。只有做到守规矩、有定力,不妄取、不乱为,时刻绷紧纪法红线,不越雷池一步,时刻谨记“俸薪之外无所取”的准则,才不至于因为贪取身外之物而一步步作茧自缚。
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强调:“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为官者更应该弘扬“俸薪之外无所取”的高尚品格,知所避、知所拒,去除贪念、洗涤污淖,才能不忘初心、行稳致远。(新田县纪委监委 何艳丽 邝玲艳)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