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素质提升年”活动4月份推荐书目——《之江新语》

发布时间:2019-04-03 16:00:05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之江新语》是习近平创作的一部政治理论著作,该著作首次出版于2007年8月。

  该著作辑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自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论。这些短论内容主要包括:结合浙江实际谈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的的工作作风和思想方法;党性修养特别是正确对待权力和利益,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方面。

  该系列短论鲜明提出了推进浙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主张,及时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些问题,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生动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光辉篇章。

  文章都不是空泛议论,而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从实际出发又非就事论事,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只有真正吃透“理论” 和 “实际”两头,站在时代高度,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才能对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谈出一些真知灼见。

  《之江新语》除了短小精悍,观点鲜明外,语言精练、隽永也是一大特色。语言隽永表现在恰当地引经据典,适时地运用群众语言。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同志经常融会名言典故,意到笔到,恰到好处。诸如强调为政者需要学与思,引用《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求党员干部加强自律,引用《礼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提倡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引用《大学》“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不胜枚举,运用娴熟,言之成句,持之有理。此外,从历史典故中引发现实思考,引以为戒。比如《生活情趣非小事》运用了两则小典故,典故一正一反,说明领导干部“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的重要性。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具有以一当十、高含金量的文化内涵。谈古论今,温故知新,能够增进文章的魅力与深度,容易引发人的共鸣与思考。同时也见识了习近平同志在传统文化上的深厚学养,注重吸收古代圣贤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

  《之江新语》的另一个特色是善于汲取、提炼群众语言。群众的思想最鲜活,群众的语言最生动。写文章要体现群众意愿,表达群众心声。书中既有古人的“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又有群众语言“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来揭示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哲理,生动形象。运用群众语言作观点,也有提炼升华。比如在《打好“团结牌”》中,用到了大家比较熟悉的握指成拳来比喻团结,但在论述“一把手”应在团结上带好头,将“大拇指”与其他手指的关系作了引申。将群众语言在评述新问题时进行生发,写出了新意,这样势必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这种语言风格在他就任党的总书记之后,依然保持。比如“打铁还需自身硬”、“众人拾柴火焰高”等。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