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拉一把”让跌倒干部“站起来”

发布时间:2019-05-30 08:36:44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廖彬森阅读更多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也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各级党组织特别是纪检监察机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层层防治,有力改变了不是“好同志”就是“阶下囚”的情况。仅201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就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173.7万人次。其中运用前三种形态给予处分或组织处理的占96.8% ,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的真正成为极少数。(2019年第09期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惩前毖后与治病救人不可分割。随着执纪问责力度的不断加强、反腐工作的纵深推进,部分党员干部因为工作中犯了错误,受到了党、政纪处分。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在受到处分后都有悔改之心,但也有部分党员干部有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倾向。对这部分的党员干部,如果只是一处了之,不给予后续的关爱帮扶,不仅不利于往后的工作开展,也会让这些干部对党离心离德,这无异于把他们赶到了党的对立面。如果只“严管”而不“厚爱”既是对干部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不负责任。

  以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对待被处分干部。处分干部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我们不能放弃被处分干部,要及时多关心关爱受到处分的干部,在思想上帮助其提升,帮助他们化解被处分后消极的心理因素。

  以回访教育化“包袱”为“动力”。回访教育在帮助受到处分的干部思想转化、行动提升方面能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也能体现组织对受处分干部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明白组织并没有放弃他们。同时,针对违纪违法性质采取不同的方式,通过谈话教育、回访交心、侧面了解等等,及时掌握被处分人员的思想动态、工作生活情况,从而更方便地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帮助尽快调整好状态,帮助他们甩掉思想包袱,解开心结,重拾信心,从而增强其改过自新的信心和动力,促使其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以激励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完善激励机制做到“厚爱”,对于有轻度违纪,但是认识到错误后愿意改正并做出成效的那些同志,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甚至歧视,应该提拔的给予提拔,应该委以重用的就委以重用,不能因为一次错误就否定整个人的所有努力和作为。在工作上受到应有的认可和任用,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放下包袱,激发其干事创业积极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对于“跌倒”干部,在关键时期拉他们一把,主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希望,让他们重新“站起来”,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能成为好同志,成为兢兢业业干事创业的好干部。

  (蓝山县纪委监委 匡斌伟)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廖彬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