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处分决定不是“句号”而是“逗号”

发布时间:2019-10-14 18:47:36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ianzheng阅读更多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县的“有错干部”代波被提拔为该县直属机关纪检监察工委书记。(来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在很多地方,党员干部犯错后就代表这一生将染上“污点”,仕途也在启动处分决定的那一刻而终结。组织担心“有错干部”的“老毛病”复发,不敢重新再用,要么将其放在空闲的岗位上混日子,要么直接打入“冷宫”,一棍子打死“有错干部”。表面上看,这种处罚确实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党员干部再次犯错,但实际上却“埋葬”了干部的潜能。

  然而,在执行处分决定的后续上,有些地方没有做到“对症下药”。对处分决定弄虚作假,对处分文件秘而不宣,一味按照要求“走过场”,“口头式”关爱、“填表式”回访时有发生。有的地方甚至在执行处分决定时也存在“宽松软”的现象,只是为了回访而回访,这种做法不仅没有给予“有错干部”足够的重视,也完全没有起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处分决定是惩戒也是警醒。作为处分决定的执行者,尤须在方法上下功夫。既不戴“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也要加强平时的监督管理。伸出温暖的手及时“拉一把、扶一下”,有针对性地定制符合当事人实际情况的挽救方案,让回访教育入脑入心,也让“有错干部”明白处分决定不是仕途的终点而是“换装”的起点,促使他们从内心真正接受组织的回访教育,且尽快实现“重塑再造”。

  重整行装是“洗脑”也是“变身”。“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挽救“有错干部”的一贯作风。在重新启用“有错干部”时,要强化犯错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确保他们汲取之前的教训,加强思想动态管理,使其在接受纪律“硬度”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组织的“温度”,继而重拾信心、奋发前行,让“有错”变“有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党员干部犯了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带病复出”的“知错不改”。只要深刻认识、坚决改正自己的错误,未来依然可期。(祁阳县纪委监委 蒋亚娟)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ian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