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专题 > 纪检人·故事 > 正文

【纪检人·故事】只愿耄耋老人重展笑颜

发布时间:2019-11-27 09:32:54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吕艳芳阅读更多

  “小黄,真的谢谢你啊,留下来吃个饭吧!你今天再不在我家吃饭,我实在过意不去了。”李大英放好我背过来的一袋大米,拿着我为他申请的1500元临时救助资金和400元困难党员救助资金,眼泛泪光地说。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您就把我当成亲孙子,不用跟我客气。”我谢绝了李大英的好意。

  2018年初秋,组织安排我担任涛圩镇纪委专职委员,当时正值全县精准脱贫爬坡过坎的攻坚时期。毫无疑问,我也投身到了脱贫攻坚一线的战斗中,最终被分配到石晒村开展扶贫工作。就这样,80多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大英成了我的帮扶对象。

  第一次到李大英家入户走访,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走进狭窄昏暗的屋里,一个身躯弯成90度的老人神情呆滞地看着我。我猜想,这应该是李大英老人了。在我简单说明来意后,尽管精神状态不太好,李大英还是热情地请我坐下。

  通过交谈,我了解到李大英老人因身患佝偻病行走不便,老伴患有骨质增生,常年需要吃药,孙女刚上初一,孙子还未找到工作。

  “老人家,您的子女呢?”

  老人闻言哽咽起来,“我命苦啊,本来有3个儿子,可是都死了!大儿子和二儿子患癌症去世了,三儿子患有抑郁症,一时冲动服药也离世了。儿媳也出走了,原来热闹的大家庭只剩了我们两个老人和两个小孩,我造孽啊!”

  看着老人声泪俱下,我痛心不已,“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帮助老人!无论是经济上、精神上,都要让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永远在身边,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我暗下决心。

  结对帮扶后,我迅速帮老人做好贫困户一户一档资料,经常去看望他,嘘寒问暖,关心日常生活。

  春节前的一天,我到李大英家日常走访,发现他还没有置办年货。问其缘由,老人摇摇头,“唉,孙女要上学,孙子工作不稳定,家里实在拿不出钱啊!”

  我心里很是着急,这家人的年还怎么过?为此,我马上为李大英写好临时救助申请和困难党员救助申请,请村委会签字、请分管领导签字、请民政部门审批……只希望救助资金尽早发放,李大英一家人顺利愉悦地度过春节。

  因为跨年时间节点原因,需要重新申请。老人有点灰心,“别麻烦了,申请不到就算了。”我一边安慰老人,一边再次申请,奔走村镇两地。几经波折,终于拿到了1500元临时救助资金和困难党员400元救助资金。

  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寒风刺骨。我背着镇民政办发放的一袋大米高兴地走在去李大英家里的路上,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如今,经过一段时间的结对帮扶,老人从整日阴霾重重到现在初露笑颜,慢慢从失去儿子的悲痛中走了出来,心也放宽了许多,特别是孙子到我介绍的工厂上班后,李大英终于开怀地笑了起来。

  在新时代党的好政策的关怀下,现在,李大英的家庭成员都享受了低保补助,孙女上学享受教育扶贫政策,且每月有800元的孤儿补助,孙子稳定就业并获得了交通补贴。“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往事已过,我要过好当下,让孙子好好工作、孙女好好读书,好好成长,做个有用的人,报达祖国!”李大英动情地说。

  李大英老人家重展的笑颜就是对我帮扶工作的最大认可和支持。看着这位饱经苦难的耄耋老人重展的笑颜,我的心里既温暖又感动,我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昂首阔步、奋勇前进,不断践行新时代纪检人的初心和使命。(江华县涛圩镇纪委黄良俊口述 许滔滔整理)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吕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