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清官廉吏雷树棠

发布时间:2020-03-10 16:52:33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刘桂芳阅读更多

  我国自古就有“百行德为先,治政廉为首”的说法,廉政作为一种潜在的文化意识,对人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官者更需要执政为民造福一方,以弘扬正气、除暴安良为己任。在永州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道县周敦颐儒家理学思想更让世人刮目相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永州人。我想谈谈蓝山县百叠山下的清官廉吏雷树棠。

  雷树棠,字条泉,蓝山县人。咸丰8年(1858)9月13日生,晚清时期名人。他于晚清时期先后就被推选为湖广省议员(人大代表)。他从小生性聪颖,记忆力超群,加上又勤奋好学,17岁往桂阳直隶州考试,获得贡生头名。20岁进京赶考,中二甲进士第一名;他为人正直,20岁出头清政府便安排他在长沙担任了省议员。在省城为官10多年间,不循私情,没有贪污朝廷一分钱,更没有收取过人家的一文冤枉钱。他办事总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把受理案件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获得了活“包公”的美誉。一时在三湘四水中名声鹊起,常令后人钦佩,深受光绪皇帝赏识,朝廷的推拥,皇帝曾亲自赐给他一座四人抬的虎头轿。雷树棠先生平日出去办差都是坐轿而行。

  雷树棠不仅是一名清官,还是一位精通法学、天文、风水学等的饱学之士。他出身于山青水秀的蓝山县百叠岭下,从小就十分尊敬师长、团结友邻、扶贫济困。据传,有一年夏天,他回家探亲,看见本村孤寡老人特别贫困,他就把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送给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并在家中宴请当地60岁以上的老人商议村中公益事业建设。晚年,他退居家乡,把本村治安管理得相当好。该村呈现了一片父慈子孝,乡邻路不拾金,邻居夜不闭户的繁华景象。他对家中子孙要求甚严,常对家人讲:“对儿孙置产业不要过多,只要过得去就行了,置多了反而会害了子孙”。清光绪十一年(1885),他还牵头筹款,在当地大坪圩建立孔祠(学堂),为当地教育出力,作贡献。

  雷树棠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善于断案。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季节,雷树棠坐轿路过竹市镇某村,看见有群鸭子在田中食稻谷,当时有一位老人家站在路旁,先生马上下了轿问老人“你们怎么不把鸭子赶走?“老人回答说:“这一群鸭子是大姓村的,我们不敢赶他的。如果赶走了,我们小村就下不了台”。雷先生听了此话,急忙喊轿夫抓了两只鸭子进村去,写了张条子叫人送到大姓村子,还说要邀请几位大姓村的大头人物来吃中餐,桌食就此事要和他们商谈解决。大姓村的人看到是雷树棠写的条子,不好违抗。马上就派了几个头儿到了该村,村人及时招待他们吃饭,饭后带他们到田间去看过当时的情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来到田间那群鸭子还在田中撮食稻谷,弄得一丘田的稻子乱七八糟的。这时雷先生开口了:听说这群鸭子是你们村里的,怎么这样去随意糟蹋人家的稻谷。你们不心疼吗?人家来年吃什么?此事一定要赔偿损失,还得罚款。随后马上就要来人回家去把罚金拿来,不然告官府处罚。有了这么一次教训,大姓村的人虽然村子大,人多势众,此后再也不敢欺负小村的人了。

  广东省乳阳县梅花村雷姓人氏于明代从雷家岭迁居于此繁衍开基,据说现已发展成千多人口的大村庄了。晚清时期,进士及第的雷树棠任省参议员时,广东乳阳县梅花村附近有一王姓大村要霸占雷家的山岭,因为王家有钱有势,又是原住民,他们买通了县里的官府,与雷姓人打起官司来。此官司眼看就要输了,于是派上两人来到雷家岭村请雷树棠先生去帮忙,雷先生到了乳阳会见了乳阳县的县长,因此地法官都是雷树棠先生的学生,这就没有什么二话可讲,这个岭自然就是梅花村的了,官司免了,还提出以后如果哪个村再来争的话就要判那村肇事者的无期徒刑。清官是永远值得人们敬仰和尊敬的。后来,乳阳梅花村的雷姓村民为了感谢雷树棠先生的恩德,便在雷氏宗祠门口立了一块进士碑(牌),作为永久性纪念。

  雷树棠为官清廉,一生艰苦朴素,他的德行操守千古流芳。正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因他始终保持着体恤黎民百姓、不畏惧强权的本色,被当地百姓亲切的称为“雷青天”。(雷统六)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刘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