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永州要闻 > 正文

【清明特辑】致天堂父亲的一封信

发布时间:2020-04-03 17:39:17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唐雅楠阅读更多

  敬爱的父亲:

  您好!

  当我给您写这封书信时,您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六年了,虽然您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但在儿女们记忆的大海里,仍可见您和蔼可亲的笑容,能聆听到您的谆谆教诲。您一生艰难坎坷,但为人刚直不阿,您教育子女诚信为人,正义公道,顶天立地。您的离去,让我们觉得人生短暂,更应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珍惜美好时光。今天,我含泪执笔,是要让您在天堂也能感受到儿女们对您的无比敬重,对您的深切思念,对您永远的爱……

  我先生,也就是您唯一儿子的记忆中,您的青春岁月是在绿色军营的大院里度过,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对子女重在言传身教。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和工作实践,让您的五个孩子深深明白,“廉洁”二字对于一个党员干部、对于整个国家的意义。“廉洁”,是您常说的“一身正气上班去,两袖清风回家来”;是您作为党员干部在立德、自律、修身上狠下功夫为子女指引的方向。

  您很喜欢看书,颇有一点儒将的风范,而且读书的范围还很广泛,诸子百家、经史子集,没有您不看的。军事哲学、理论研究更是您的最爱,每当您看过一本书后,就喜欢对子女讲,每次都要长篇大论的讲上好长时间。那个时候,您似乎有意让子女多学一些东西。就算工作再忙,您也不忘每天看几页书,您那时还老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每日都看书,你们也要好好学习才是啊。”先生也因受您的影响养成至今爱看书的习惯,记得有一次您拿了一本《陈毅诗选》,嘱咐子女每天抄一两篇,权当是练字吧。先生现在还能想起诗中的几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来监督”。现在子女都明白了您的用心良苦,您是在用教学诗的机会,来教子女如何做人。

  您从军队转业一回到地方上就被任命为县人大副主任、副处级干部近二十年,虽然您不是身居要职,但也掌握了一些机关要务,亲戚朋友请客送礼的有,单位的金钱诱惑也在,“办事经济”或许会给人带来一些甜头。但您在陪伴子女成长的每个日子里,您都用实际行动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人言“子孝父心宽”。虽然您没有留给家人什么有价值的物质财富,您的老伴——87岁的婆婆二十年来至今住在老县委大院的一套70平米的陈旧老宅安度余生,而作为您的子女,更多了一份责任,一份乖巧,物质上,我们不铺张浪费,响应光盘行动,过着柴米油盐朴实而温馨的生活,我们知足常乐。

   忘不了90年代初期,您最小的女儿四姐小红高中毕业招工到县环卫所,所领导都说因四姐年龄小身体较弱可以适当照顾安排在后勤室上班,但您执意要四姐从最底层开始锻炼,去马路上打扫卫生。每天清早五点钟不到四姐就已挥起和她人差不多高的大扫箒穿过各大街小巷忙着清扫垃圾,无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就这样一干就是六年。六年里,所里有过三次调换工作的机会,但都被您事先拒绝,而将较好的岗位让给了其他困难人员。而四姐却有几次累得虚脱晕倒在路边,为了不耽误工作,甚至叫文质彬彬任高中教师的四姐夫帮忙打扫。为此,小红姐也曾一度感到委屈、伤心、不解:身为县人大副主任的女儿被安排扫马路这么多年,说出来谁信啊?不是父亲脑子进水了还会是什么?直到后来对您大公无私的行为竖起大拇指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受人尊重时,四姐和家人终于开始懂您,并以您为荣。

   敬爱的父亲,您知道吗?您一直是子女心中的榜样,坚守清廉本色,心胸坦荡在清廉之光里。《菜根谭》云,“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流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拂拭心灵、洁身自好、慎独而常自我反省,才能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幸福。

   虽然您在天堂,但人生道路上,您仍然守护着我们,您是我们亦父亦友、亦师亦长的好“伙伴”,我们一定会遵循您的脚步去做一个洁身自好、忠贞不阿的人。天上人间,让我们永远在一起!

   (新田 刘芳)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唐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