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虽然不是贫困村,但先天发育不足——土地贫瘠,全村土地以砂砾石为主;后天营养不良——交通、水利设施比较落后,缺乏主导产业。虽然村里这几年通过扶贫,条件大有改善,但至今还有8户未脱贫,这些都是硬骨头,脱贫任务还很重呀!” 在该村5月份召开的以“冲刺问题清零 决战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党务村务民主协商监督例会上,零陵区接履桥街道青塘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彭善保首先盘点了村里的底子。
“要改变现状,我认为一要转变思路,不能墨守成规,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村里的种养殖业。二是要注重发展特优种养殖品种,提高农产品种养殖效益。比如说我们村鱼塘比较多,要注意养一些黄沙古、鳝鱼等目前市场需求量比较大的鱼种,还可以连片种植柑橘、西瓜等适合本村砂砾土质的水果。三是积极跟劳动部门联系,组织村里的壮劳力参加各类技术培训,为村里种养殖提供技术保障。”今年刚驻村的区纪委监委扶贫驻村工作队长、村第一总支书记蒋大勇提出建议。“我们村里有一些种养大户,可以参照其他先进村的做法请这些大户牵头成立合作社,把这些没技术没资金的贫困户拉一把扶一程,充分发挥种养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这个村里脱贫攻坚的“诸葛亮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讨论十分激烈。
近年来,零陵区在高标准推进村务监督例会的基础上,不断整合资源,形成了以“说事、议事、办事、督事”于一体的党务村务民主协商监督例会制度,将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交还给村民,逐步构建成具有零陵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
一是村事一起议。会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村入户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经过梳理纳入党务村务民主协商监督例会内容。例会由驻村干部、村支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党员群众代表等共同参与。会中对党务村务、村级财务、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及其他事务进行协商讨论,现场决策。二是村账一起算。村级财务管理严格做到收入“三入账”、支出“三把关”,即:在收入上,上级下拨的资金、村级集体资金以及募捐所得资金全部进入“村账乡代管”的账户,做到应管尽管;在支出上,必须由村镇干部签字把关,例会上通报并接受质询后,由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签字把关,确保每一笔账都是“明白账”“清楚账”,实现村级开支月月清、年年清、届届清。三是责任一起扛。会中形成的决议会后通过公开栏、“三湘e监督”、村民微信群等平台公示公开。条件成熟的由村两委牵头落实,乡镇街道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等进行多元化监督,确保党务村务财务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条件不成熟的由各与会人员分别向群众作好解释工作。
今年以来,全区通过监督例会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600多条,有效处理300余件,否决村级形象工程、不合理项目20多个,一大批群众关心烦心闹心事得到解决。
“通过定期集体议事监督,全村上下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形成合力,给了群众明白,还了干部清白。村里各项工作开展更为顺畅,村支两委干部轻装上阵、干劲很足,解决了很多群众反映强烈的遗留问题。”青塘村党总支书彭茂云介绍,“这几天,在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涉及到何家6、7两个组,共2.2公里的通组公路建设已经开工,预计5月底可以完工。”(零陵区纪委监委 李利庆)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吕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