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清风文苑 > 正文

“能扛事”才能更好为人民服务

发布时间:2020-11-05 16:38:19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吕艳芳阅读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来源:新华网)

  “能扛事”首先就是不怕事,敢作敢为,敢于挑头和负责。也就是书面话中的“有担当”,是一个人有“血性”的表现。有担当原本是干部该有的品性,现在却成为一种赞美之词,这也是反应现有“环境”下很缺乏“能扛事”的人。然而担当作为是人的立身之基,是干部的重要品行,发展成现在这种“稀缺资源”,令人不胜唏嘘。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要勇于担当肯作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面对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的环境更加复杂,面对的矛盾更加深刻,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迫切需要广大干部书写勇于担当、甘于担当和善于担当的精彩篇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那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原则、坚持责任担当,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亮剑,在歪风邪气面前要敢于坚决斗争。

  在日常工作中,总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使人陷入逆境。这个时候,有人六神无主,乱了阵脚,导致事情无果而终。就像下象棋,一旦自己出了招臭棋,局面陷入被动,就越想把被“吃掉”棋子赢回来。棋风会突然变得特别冒进,布局的破绽就越大,反而让对手趁虚而入,最终满盘皆输。然而“能扛事”的人,无论情况有多么糟糕,都能发现自己能把控的地方,坚信自己能控制局面,最终后发制人,反败为胜。这得益于他们强大的心理素质。遇到逆境先稳住,你要做的不是接下来立刻挽回局面,而是现在不能被压垮。古语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稳住当下,控制局面,不让情况恶化,然后积聚力量,等待机会。就像我们日常工作中所遇见的一些突发事件,群众对我们工作的不理解,领导对我们所做的不支持或认可,但是只要能稳住,发散思维,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慢慢的总会出现转机。

  打铁还须自身硬,铁肩方能担道义。一个“能扛事”的人,就像一棵大树,历经四季的风霜雨打,却依旧挺立。“能扛事”,是气魄,也是一种独特的魅力。领导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领导干部的“担当”二字也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意义。面对发展中的新挑战、新课题,领导干部要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不断激发闯劲和干劲,给世人更好诠释担当的真正内涵,要做到“肩能扛、手能提”,方能更好为人民服务。

  有一种特殊的状态,叫做“积极的悲观”。悲观,是遇到事情时,让自己做最坏的打算,设想可能出现最坏的结果。而积极,就是做最好的准备,抱最好的希望。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做到无论是多么大的难关,都要想方设法去度过,在“积极的悲观”中突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要继续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正确的道路上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让勇于担当不再是嘴上说说,真抓实干成为老百姓口中的“能扛事”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零陵区纪委监委 廖彬森)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吕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