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让“凡学”健康“出圈”

发布时间:2020-11-20 16:40:52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吕艳芳阅读更多

  近日,“凡尔赛文学”在网络上爆火“出圈”。凡尔赛文学,又称“凡学”、“凡尔赛”,源自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不经意炫耀物质生活的优越感,这些网络文案在互联网上发酵、被解构,进而带有反讽、黑色幽默的意味。

  11月1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剖析了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车队原党支部书记周忠慧的违纪违法案例,他为身份“掺金”、大搞“提篮子”买卖,整日沉浸在追逐权和钱的目标中,5年间伙同他人非法收受贿赂966万元,最终在党纪国法面前折戟沉沙。一个事业单位七级职员通过用“凡学”包装自己寻得敛财捷径,引人瞩目。(来源:中国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凡尔赛文学”的主角周忠慧,在职期间经常开着领导的专车到高档餐厅、会所,与老板、老乡在酒桌上交往,推杯换盏间有意无意地给别人炫耀自己认识认识领导多、能办大事,煞费苦心地用“凡学”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手眼通天、无所不能的“牛”书记身份。身份只是生意“投资”的开始,“变现”才是最终目的。2006年周忠慧与人脉广阔的商人崔利彬结成非法利益共同体,干起了“提篮子”勾当。周忠慧负责招揽“买家”,崔利彬则负责联系“卖家”,从办理矿区范围、采矿权变更登记到帮助孩子上名校,周忠慧用“野”路子、“硬”关系展示着自己神通广大“办事”能力,从中尝到了高额“好处费”的甜头,孰不知等待他的却是高墙之下的苦头。

  “上行,下效,存乎中,形于外。”事实上,周忠慧对于权利的幻想,来源于领导的“跑偏”。他对权利的定位从“一个电话就有警车来开道”的便利演变为“白恩培、李小平、张朝德等出入各种阔气高档场所”的排面风光,领导穷奢极欲的生活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权利麻痹了周忠慧的“初心”,对权的渴望、钱的欲望,让他沉溺在自己用“凡学”精心铺就的幻想中,至此走上了“前腐后继”的道路。

  细究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周忠慧疯狂经营自己“生意”的五年里,用一个“凡学”打造的“泡沫身份”、一套经不起推敲的“营销策略”从没房没车的穷司机摇身一变为开豪车、住别墅的富“书记”,竟没人提出质疑,归根究底是领导的权利失了“控”,部门的监管破了“洞”。

  “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领导干部要牢记手中的权力姓“公”不姓“私”,领导干部不仅要率先垂范,坚持一心在公,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管好权,做到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还要着眼细微处,管好“身边人”,告诫他们不越公私界限,不触纪法红线,永葆领导干部清廉本色。同时纪检监察部门要为权利套上制度的“紧箍咒”,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注入蜕变的“防腐剂”,把监管深入日常、下至基层做细做实,坚决铲除领导干部及身边人设租寻租的土壤,破除权钱交易关系网,斩断当官发财捷径,永葆党的肌体健康。

  笔者认为,党员干部的“凡学”是一种“精神”,它不跟金钱和权利挂钩,而是敢于挑起为国家谋发展、为百姓增福祉“担子”,常把克己奉公悬于脑、永将群众冷暖忧乐放在心的“炫耀”。“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党员干部的“凡学”能否健康“出圈”,群众的心中自有“诊断”。(道县纪委宣传部)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吕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