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事业的捷径在基层,权力是随‘官’的,成就是‘官’的,对权力的向往让我作出了放弃的选择。”近日,四川省纪委监委揭露了资阳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办公室原党组成员邹明勇的严重违纪违法案。扭曲变异的权力观让他走上破纪违法的道路,最终被开除党籍、公职,等待接受法律的审判,惨痛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势利一时荣,时过祸反予”。出生在贫困农家的邹明勇,从“农门”到大学,再跨入机关大门,在外人眼中仕途可谓是顺风顺水。但他却怀着对“职务”与“权力”洪水猛兽般的渴求,用职位晋升缓慢当了“借口”,把权利和金钱画了等号。为达私欲,邹明勇开始思考官职的“含金量”,甚至婉拒去省级部门工作的机会,只为在基层搞“官场经济”的路子。表面看是对职位的放弃,实则是对权力的变相追求,把基层当作发财“门路”,通过买卖权力为商人找“便利”、为家人谋“福利”、让自己享“红利”。权利观的扭曲、价值观的错位、人生观的走偏,最终让邹明勇在腐败的漩涡中沉溺。
梳理公开报道,不乏邹明勇这样一味沉浸在贪钱逐利,对升官没有“欲望”,反其道而行之的人。比如:始终按“经济规律”办事,为留任敛财,让村民联名写信挽留的广州市原副市长曹鉴燎;舍不得丢下“钱袋子”,唆使胁迫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集体上访,迫使上级撤销调离决定的山东省莱芜市医药公司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敬贵等。这些“坚守”岗位,不愿向上“挪窝”的领导干部,窃取公权力做交易,不仅自己被贪欲所累,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利益。
不愿“挪窝”,不想升官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优化权利资源配置,获取经济利益最大化。但是,无论是对权力的疯狂追逐,还是对贪欲的自我放逐,领导干部一心追求“含金量”,归根结底是思想缺了位,行为缺了范,监督缺了效。
“清心为治本,直到是身谋。”破除为官追求“含金量”的不良作风,还得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党员领导干部要打牢思想教育基础,使党性教育入心,让廉政教育入脑,在诱惑面前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坚持公私分明的立场,持守人民公仆的本色。此外,必须要加大监督的力度和深度,坚持抓早抓小,抓常抓细,填塞监督“缝隙”,挤压贪腐生存空间,同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把领导干部的监督范围,从工作圈辐射至生活圈,社交圈,实现监督“全覆盖”,让领导干部真正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国家兴、百姓安则干部稳、仕途顺。广大领导干部要铆足干劲,甩开膀子,拿出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保持只争朝夕的工作热情、运用材优干济的能力水平,给人民群众的生活“添了彩”,才能为自己的政途“添上金”。(道县纪委监委)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吕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