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根除特权思想的“毒瘤”

发布时间:2021-06-18 16:06:26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刘桂芳阅读更多

  毕节市大方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黄家发官僚习气严重的问题引人关注。这位黄局长“官架子”着实不小,2011年至2020年,黄家发任大方县自然资源局(原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期间,在单位食堂,必须由其先行打饭后,其他干部职工方可用餐……近日,贵州省纪委监委通报了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干部职工必须在局长打完饭后才能就餐,黄家发如此“官威”十足的背后,是扭曲的权力观和严重脱离群众的特权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狠刹歪风邪气,党员干部作风形象越来越清明。然而,总有诸如黄家发这样的一小撮人,沉迷于“耍特权”“耍官威”,任由公权私用,任由权力“抱团认亲”。于是乎,“特权医疗”“特权教育”“特权低保”“特权车辆”等现象屡见不鲜。

  反观“黄家发们”的行事作风,无非是冷、硬、横、推。他们在普通群众面前高高在上,优越感十足,自认为自己是领导,就应该获得比普通群众更高、更好、更特殊的照顾和待遇。“下雨天要人打伞,出汗时要人递毛巾、摇扇子……”这些人视其辖区为“地盘”,把普通干部和百姓当作“臣民”,在群众面前摆架子、打官腔,一派“官老爷”作派,长期以往,不但消解着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败坏党风、政风,更威胁着公平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破坏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兹事体大,来不得半点马虎。

  权力不是个人私有财产,更不是为所欲为的私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对于这些与为人民服务背道而驰的特权思想、特权行为,我们就要理直气壮地说“不”。

  打蛇打七寸。根除特权思想的“毒瘤”,关键要用制度铲除干部特权滋生的土壤。要坚持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结构合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做到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规范权力行使,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根除特权思想,还要把权力晒在阳光下,要通过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各个领域的办事公开,让民主的阳光压缩“暗箱操作”的一切空间。要进一步完善监督网络,大力拓展群众监督渠道,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形成监督合力,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相关部门要拉长耳朵、瞪大眼睛,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有特权必打,以此推动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当然,根除特权思想关键在人。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摒弃特权思想,在思想认识上时刻保持清醒,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弄清“权是什么”,明白“为谁用权”,懂得“怎么用权”,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党员干部理应从百年党史中找准初心使命,俯下身子,下沉一线,与人民群众一起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始终把百姓的冷暖、人民的安危记在心中,自觉抵制特权思想的侵蚀,永葆为民服务的初心。(何星辉)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刘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