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过后,春笋拔节。在江永县松柏瑶族乡三脉下村竹笋采摘林,放眼望去,一根根竹笋破土而出,到处绿油油一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竹笋清香,翠绿怡人的竹笋给当地村民带来可观收入。
4月21日中午,江永县松柏瑶族乡纪委工作人员深入三脉下村竹笋收购点,回访笋农。竹笋收购点,打包的打包、装车的装车、称重、付钱,现场一派忙碌,山林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宁静的大山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而这,还要从松柏乡纪委开展一线监督,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怨”说起。近日,松柏乡纪委到对三脉下村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监督检查。走访中,镇纪委干部了解到蒋大伯和其他几位笋农正因为销路不畅而发愁,随即到蒋大伯家中了解情况。
“今年春雨多,笋子也多,每隔四五天可以扯百多斤竹笋,但没得销路,也卖不起价。”蒋大伯一脸愁容地答话。
三脉下村是一个距县城19公里瑶族聚居的村寨,因气候温暖、土层深厚、土壤呈微酸性,盛产春笋,是当地村民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但因渠道不通,加上今年疫情影响,偶有商贩进山收购,也把把价格压得很低,村民自发采笋卖不上价,暗暗吃了不少亏。
“春笋是三脉下村民重要收入来源,一旦滞销将给村民带来损失,我们要重视这件事,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了解情况后,松柏瑶族乡纪委工作人员迅速赶到三脉下村,与村监督委员会成员、党员群众会商解决办法。
最终,通过乡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联动,牵线搭桥县里春笋收购老板、县里农产品加工企业及电商平台,为春笋打开了销路。山里春笋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餐桌上,加快打通了鲜竹笋从“林间地头”到“厨房桌头”的绿色转化通道,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民生无小事,监督不停歇。近年来,乡纪委以作风建设为切入口,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乡、村(社区)联动协调,跟踪监督,已收集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3个,累计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4件21人。
“今年4月,全乡笋农采笋200多万斤,收购价2-3元一斤,村民增收500-600万元,下一步乡纪委将协调乡政府、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常态下组织帮助农产品外销相关制度,通过开通绿色通道、政策补贴等,保障农产品的外销渠道通畅。”松柏瑶族乡纪委书记说道。(江永县纪委监委 田喜妹)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唐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