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把好“四关”助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发布时间:2023-05-05 15:23:19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刘桂芳2阅读更多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讲授“开学第一课”,系统阐明了干部成才成长的正确路径,为年轻干部指明了前进方向。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材造士,为国之本”。组织部门作为干部的娘家人,肩负着培养年轻干部的重任,要把好“政治关、选任关、民意关、实绩关”,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使党的肌体活力充沛。

  校好度量衡,把好“政治关”。要依据“好干部”标准,严肃执行全程纪实、“双控预审”、“凡提必审”、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围绕领导干部政治建设“五个维度”的现实表现考察使用年轻干部,对政治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对已经在领导岗位的坚决进行组织调整。要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可容错的情形和审核标准,对该容错的按照程序大胆容错,切实做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以更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激励年轻干部担当作为。

  用好透视镜,把好“选任关”。要抓实政治建设考察,做到首关不过、余关莫论。要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单位一把手与年轻干部“双向谈心”活动,结合年轻干部的共性标准与个性要求、正向评议与反向测评、一时表现与一贯行为、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全方位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要采取谈话、调研、考核、述职等方式,有原则、近距离、经常性、全面性地了解年轻干部,识得“真面目”。要了解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执行党内生活准则、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政治表现,开展干部任前政治理论考试,了解干部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立好风向标,把好“民意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是事关人民群众的最大、最迫切的实事,它阻碍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干部好不好、行不行,群众最有发言权。组织部门要“走近”年轻干部,多到基层一线群众中去,在乡邻口碑中近距离聆听,多角度观察了解,根据群众的“骂声”“呼声”“笑声”“问声”全面了解他们是否能真正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否真正地能把工作做好、是否真正有走断腿,磨破嘴的办事毅力。通过群众的评价,进一步掌握年轻干部对待群众、工作、生活的态度和做法,精准描绘“画像”,考准考实年轻干部的素质、能力和担当。

  打好组合拳,把好“实绩关”。实绩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也是区分是不是“做事的人”的一个重要标准。组织部门要把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先决条件和“硬杠杆”,做到以考核定奖惩、凭实绩用干部、看执行力定位子。要用好“听、看、查、访、评”干部考察五步法和领导班子、干部队伍调研等手段,全面了解年轻干部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工作中的表现,真正让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要强化“选、育、管、用”,做到成熟一批使用一批,敢于打破隐性台阶,切实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祁阳市委组织部 李宏斌 张庆)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刘桂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