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试卷、泄露试题,隐瞒学生考试舞弊行为,篡改考试成绩,组织考试作弊……”近日,湖南通报8起高校招生考试领域“以学谋私”典型案例。(来源:三湘风纪网)
细数此次通报的8个案例,违纪违法行为主要发生在命题阅卷、主考监考、成绩管理和招生录取等环节。他们有的是无原则接受相关利益人的请托,拿招生考试“私相授受”做人情;有的是明码标价搞“分数卖钱”和招生运作,通过篡改成绩、招录不符合条件的考生收取“活动经费”;有的是监守自盗,参与和组织考试舞弊以谋取个人不正当利益。此等行为,无疑践踏了教育公平,损害了高校招生考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侵害了学生的切身利益,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高考公平是守护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的重要底线,关乎着千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容不得丝毫践踏。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一旦触碰高考公平红线,必须零容忍,让破坏高考公平的人付出应有代价。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促进高考公平还需从“阳光监督”做起。只有把高考的各个环节全部晒在阳光下,才能彻底消除“暗箱操作”的空间,杜绝“高考违纪”事件发生。
要不断规范高考权力运行。强化过程管理,从试卷装载到运送和保管等流转的全过程实行“无缝隙”监管;严格执行保密室“双人双锁”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招考机构负责人带班值班制度、出入身份核实、例行检查和登记等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
要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断强化监督、督查、检查,尤其是加强对招生计划、录取管理、高考加分、特殊类型招生和信息公开等方面依法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防范暗箱操作。坚持执纪从严,对考务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因不负责任、行为不规范、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做到失职必查、渎职必究,做到令行禁止。
要严防“开后门”“走偏门”。进一步强化集体研究决策机制,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确保“阳光招录”落地。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对高考招生录取环节出现的“开后门”“走偏门”等问题坚决查处,不仅追究直接责任,还追究领导责任;不仅追究教育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还追究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责任。以问责推动责任落地生根、制度严格执行,确保信息“零泄密”、计划“零突破”、录取“零违规”、违规“零容忍”。
高考没有“捷径”,公平底线不容践踏。呼吁广大考生、家长、教师和高校都应坚守诚信高考的承诺,坚决抵制违纪作弊行为,以实际行动捍卫高考公平、书写诚信答卷。(新田县纪委监委 何星辉)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刘桂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