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12月20日讯道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理念,积极引导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组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让窗口更亮、服务更优、群众更满意。
一、坚持到群众中去找方法、提能力。一是开门纳谏。该县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通过建立民情接访室、设立征求意见箱、开通咨询服务热线等方式,广泛征求服务对象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如县民政局在一楼大厅设立了民情接访服务台,明确10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开门接访一天,较好地掌握了民政救助对象的所思所想所需,促进了民政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走访调研。今年7月以来,该县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结合开展“排忧解难服务月”活动,积极组织2000多名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农村、走入农户,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群众座谈会等形式,共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建议4418条次,整理归纳并采取意见建议1240余条,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促进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三是亮牌示岗。全面推行“阳光服务”,组织党员佩戴党徽上岗,并采取设置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公开服务标准,明确服务流程。同时,引导党员结合职责任务和岗位实际作出承诺并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截止目前,全县85个县直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共亮出服务承诺870多条,4000多名党员承诺服务项目达1万余条。如县合管办积极践行惠民利民服务承诺,大力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今年来,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县内政策范围内补偿率达到70.2%。
二、坚持按群众需求创方式、强服务。全县各窗口单位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群众需求的基础上,改善服务条件,创新服务方法,切实增强富民惠民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改善服务条件。县工商银行、县建设银行等窗口服务单位通过设立业务咨询台,增设排队叫号系统,设置休息区等,为办事群众提供了诸多便利。县电力局开展的“95598光明服务工程”、工商局的“12315”服务热线、县物价局的“12358”服务热线,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二是延伸服务范围。根据群众需求,拓宽服务网络,在公共服务的薄弱区域、重点区域增设代办点、服务站,实行现场办公、流动办公,实现服务零距离。县邮政局在全县各行政村设立了邮政“三农”业务代办点,让农民不出村就可轻松地买到放心农资产品,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县交警大队积极会同保险公司,组织工作人员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时间深入社区和农村,现场为初次申领、换证、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的群众提供咨询、表格并指导申办流程,同时带牌下乡,使群众能不出家门就可以领到牌证。今年来,该大队共下乡办理新车注册登记1032辆,考证715人,为群众节约开支近30余万元,得到群众交口称赞。三是转变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了县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窗口建设,把县工商局、规划建设局、国土局、国税局、环保局等35个窗口和服务行业单位、275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集中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受理,限时办理,安排人员全程代办,着力提高服务质效。今年来,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受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办结率达99.7%,群众满意率达99.6%,实现了服务受理“零投诉”,被永州市政务中心作为典型推介。
三、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求实效。一是建立服务反馈制。为了确保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该县县委创先争优活动办还专门印制了《道县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情况反馈卡》,标明了党员姓名、工作单位、承诺内容、承诺事项办理以及服务对象评定情况等,并由党员本人发放到服务对象手中,接受群众监督。同时,由服务对象对党员服务情况进行评定,写好评定意见,作为评定服务水平、成效的重要依据,并对反映问题多的党员,发放整改意见通知单,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促进承诺落实到位。二是建立服务评议制。各单位结合开展党员组织生活会,每半年对党员为民服务情况进行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对满意的巩固提升,基本满意的强化提高,不满意的抓好整改。同时,延伸评议范围,通过聘请监督员、设置监督电话和网上评议等方式,广泛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查找差距和不足。三是建立服务考评制。县委创先争优办会同县委绩效考核办等单位,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对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为民服务情况进行考核打分,重点听取群众对党组织的评价意见、了解党员干部遵守群众工作纪律及廉洁自律情况。考核结束后,进行评比表彰,对考核分数满95分以上的先进服务单位和党员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分数不满60分的,在全县范围内通报。目前,全县已对85个县直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考核,共有45个先进典型受到公开表彰。(道县纪委吴越)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