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10月30日讯近年来,江永县在治理领导干部收送红包礼金问题中,突出“四个不”的工作重心,狠刹公务人员接受红包礼金的歪风行为。2011年以来,该县9名党员领导干部主动上缴红包礼金15.3万元;查处了2名党员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红包礼金30余万元。
筑牢反腐防线,让领导干部“不想收”。通过对《廉政准则》的学习贯彻,尤其是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纪律教育、诚实守信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明白什么可以为,什么不能为,教育和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不良生活方式。同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观念,淡薄功利意识,增强公仆意识,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完善体制建设,让领导干部“收不到”。出台《江永县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规定》等文件措施,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着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度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规范审批行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政府的职能真正转为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同时,全力推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要求全县副科级及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如实、全面地报告自己的财产、房产、收入等个人有关事项,以及配偶和子女从业、投资等家庭基本情况,给社会一个明白,促领导一个清白。
突出监督检查,让领导干部“不好收”。一方面,规范了权力运行制度。针对容易发生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的重要权力部门、重要岗位、重要环节建立健全了权力约束机制,堵塞各种漏洞。同时,为避免暗箱操作,将经济活动、公务活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在有效的监督之下。另一方面,强化了监督平台。以廉政投诉、专项投诉与党政领导干部公开电话、电子信箱、部门电话等为监督载体,重点监督那些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不高的部门和单位。要强化社会对领导干部腐败行为的监督,使公众获得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充分发挥社会群众的监督作用,从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
严格责任追究,让领导干部“不敢收”。单从权钱交易本身来看,送礼是主动,收礼是被动,“礼金”的基本流向是有钱的流向有权的,权小的流向权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送的就没有收的,不存在任何关系。因此,对送红包、礼金者,也要从严处理;在法律程度上降低收行贿门槛,对涉嫌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特别对用公款送红包、礼金,数额巨大、影响恶劣、要从重、加重处理。对公职人员滥用职权索取或接受任何红包、礼金,都以受贿、贪污论处。要严肃查办典型案件,并予以曝光,既要公布收红包礼金的人,也要公布送红包礼金的人。要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红包礼金问题,全面清查财务账目,重点查处用公款送红包礼金的行为。(江永纪委何继锋)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