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5月3日,常德安乡县纪委发文通知,从5月10日开始,严禁党员干部违规赈酒,从文件下发前的4月底开始,安乡县城稍具规模的酒店均出现宴席扎堆的现象。
一纸“禁宴令”在当地党员领导干部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为了赶“时限”,冠以各种名目的宴请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如乔迁宴,生日宴,甚至还有金榜题名宴,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摆酒本无过,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人情世故氛围浓厚,每逢喜事,人们都会盛邀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把酒言欢,就算藏着掖着,亲朋好友也会主动登门道贺。大家或多或少都参加过宴会,正常的礼尚往来无可非议。但安化县领导干部扎堆办理宴席,着实跟普通的人情交往大相径庭,让人联想翩翩。一是借机敛财。领导干部身居要职,掌控着下级人员的前途命运,掌控着各种优势资源,前来“讨生活”的人自然不少,总是绞尽脑计向上级领导“进贡”,而想“发家致富”者也就挖空心思为其提供平台,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像是实现了“共赢”。当然,怎样做、做得怎样也考验着个别领导干部的“敛财”智慧,既要达到目的,又要规避党纪法规,“禁宴令”规定:除了婚丧嫁娶外一切赈酒都属于违规行为,规定出台前夕,个别领导干部的思维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使出浑身解数抢抓“机遇”,中考高考尚未来临,金榜题名宴却超前举行,真是莫大的讽刺!而有求于他的、受他管的恐怕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吧,当然也有敢怒而不敢言的。笔者想,领导干部冠以各种名目敛财,会不会有个别人将自己的“百年诞辰”也提前操办呢?二是笼络人心。摆酒是手段,笼络人心才是根本。安乡县领导干部通过摆酒这个平台,可以考验下级的“忠心”,可以明察同级的“关心”,更能感受不同级别的“孝心”,而对于无动于衷者,请之不来者是多了一份“留心”。
摆酒的动机已不言而喻,但笔者对安乡县出台的措施也有不少疑问。一是时间耐人寻味。5月3日下发通知,为什么4月底办酒就出现了扎堆现象?这中间是否存在泄密情况?为什么要等到5月10日才实施《禁宴令》?是不是无形中给领导干部预留了摆酒空间?二是监管存在不力。《禁宴令》出台,目的是狠刹摆酒成风陋习,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清廉,但却助推了摆酒风,让人始料未及,各级领导干部唯恐落他人后,恨不得一天大摆几场才叫痛快。人们不禁要问:规定出台前的违规行为难道不是违规?百姓反映如此强烈,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岂能熟视无睹?
不可否认,安乡县出台此举,具有非凡的积极意义,它将对今后转变干部作风、预防腐败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效。但规定应该细化,不能被固定的模式束缚了手脚,不能让某些别有用心之人钻了空子,同时要加强监管,注意时间的连贯性,防止监管出现“真空”现象。
摆酒成风变成了摆酒成“疯”,疯狂的背后暴露的却是一个个作风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应主动出击,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压态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源头治理,真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祁阳县纪委 桂友谊)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