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文月读 > 正文

廉文月读第134期

发布时间:2013-05-21 16:09:05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zw阅读更多

 

廉文月读

[2013]5期(总第134期)

中共永州市纪委宣传教育室  2013518日\     

 

修身处事当“傻帽”

 

据报道,湖北省十堰市原副市长王华滔,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在悔过书中,王华滔说出了自己当初受贿时的心理:“我若再坚持原则不动摇,人们会把我看做是不近人情、‘不入流’的‘傻帽’一个……”

王华滔不愿意当“傻帽”,反丢了“乌纱帽”,沦为阶下囚。现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形形色色,倘若在修身处事中没有一种近乎“傻”的韧劲儿来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极易失守。

修身要有“呆”劲儿。“人性欲平,嗜欲害之”。领导干部在修身中要注重培养廉洁心态以拒绝诱惑,不盲目攀比,不放纵欲望,见利思义,克己慎行,“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守拙节欲的“呆”劲儿,面对诱惑不能看得破、忍得过,终不能“修成正果”。河南省确山县原县长李剑华忏悔说:“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我坚守的底线崩溃了,金钱变成了手铐,钞票变成了判决书。”最终,李剑华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处事要有“憨”劲儿。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原则是领导干部处事的 “标尺”,说话做事要不看“来头”、不观“风向”,不唯上、只唯实。一把“尺子”论长短,不以亲疏判是非,不凭好恶断优劣,让“标尺”量出自己的人格,赢得群众的满意和信任。领导干部没有揣着“尺子”处事的“憨”劲儿,就会拿原则送人情,以公权做交易,行事尺度不一,公私不明,既损害群众利益,也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浙江省衢州市委原常委,巨化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原党委书记叶志翔反思自己犯罪原因时说:“糖衣炮弹面前,我放松了警惕,迷失了自我,丧失了原则,曾经一贯坚持的标准开始改变,对人对己采用双重标准,开始苛求他人,放任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叶志翔最终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党员领导干部在修身处事中敢于当“傻帽”,是对职责使命的担当,是对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坚守。在党员干部队伍中,这样的“傻帽”越多,我们越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姚光辉)

 

 

 

官打送礼人

 

俗话说:“官不打送礼人。”然而,历史上却不乏官打送礼人的例子。

官打送礼人,有的是动手真打,甚至把送礼人打得皮开肉绽。比如,民国时期,有一个县长给冯玉祥送礼,就被他狠狠打了一顿;之后,无人再敢给冯玉祥送礼。相比于体罚的打,更多是无需动手的打——严词拒绝。

史载,东汉时期,杨震曾任荆州刺史和东莱太守。有一次,杨震途经昌邑前往东莱,昌邑县令王密夜里揣着十斤金子,来拜见杨震。王密说:“黑夜之中,无人知晓。”杨震正色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言‘无人知晓’。”弄得王密很是难堪。王密在杨震这里碰到的钉子,是一种变相的打法。此外,还有一种更严重的打——免掉送礼人的官职。

据《资治通鉴》载:当年唐太宗东征回师途经易州(今河北易县)时,该州司马陈元只因给唐太宗呈献一批新鲜蔬菜,就被免了官职。别以为这批蔬菜不贵重——其时正值冬月,北方新鲜蔬菜极为罕见。而陈元所送的蔬菜则是差人命百姓利用地窖、点着温火栽种出来的。唐太宗心想:你身为地方官员,如此劳民伤财,还能是个好官?当即免了陈元的官职。

与此类似,《资治通鉴》中还有一个例子。宋武帝刘裕清心寡欲、生活简朴,他的财产全放在国库里,宫内没有私藏。有一次,岭南呈送给刘裕一种筒装细布,一筒竟能容纳八丈之多。刘裕嫌这种细布过于精美华丽,织起来耗费人力,便下令有关部门弹劾岭南太守,并将岭南送的细布退了回去。刘裕还下令,禁止岭南织这种细布。岭南太守因进贡而被弹劾,也是一种重打。

古时,“官不打送礼人”能成为一句俗语,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确有一种秉持正义、抵御贿赂的人在。他们对给自己送礼的人或打,或免其官职,亦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贿赂官吏之风。正因为如此,社会才不断得以发展进步。(赵宽宏)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