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用“廉观”筑牢“廉关”,共建廉洁端午

发布时间:2013-06-05 15:15:01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zw阅读更多

端午节将至,官场一些貌似正常的人情交流开始活跃起来,谋求私利之士打着礼尚往来的幌子,大肆向上级领导“进贡”,绞尽脑汁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或是有求于领导,或是作为一种“感情投资”为以后铺路。而意志不坚者,极易被精心包装的糖衣炮弹击中,被人情风吹倒,可以说,没有正确的“廉观”,也就守不住一道道“廉关”。

“廉观”,顾名思义,就是在廉洁奉公守法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关于廉洁自律,自古就有先进的典型,公孙仪是战国时代鲁穆公手下的丞相,他喜吃鲜鱼,尤其喜欢吃新鲜甲鱼,在他刚当丞相的那段时间里,送鱼者纷纷上门,其中有人是衷心祝贺,有人是随大流捧场,有人则为了谋取私利,但不管抱着什么动机来送鱼,都被公孙仪一一回绝。公孙仪就是靠正确的“廉观”时刻告诫自己:“吃几个甲鱼固然微不足道,但倘若我经常收别人的礼品,那就要落个受贿的坏名声,到头来连丞相的官位也会丢掉”。他的廉洁自律,千百年来一直传为美谈。

“廉关”,就是守住廉洁这道关口,不给腐败任何可乘之机。中国是个重人情世故的国度,简单的走访串门既可以传递感情,更能交流工作心得。但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身居要职,下属走访串门恐怕没有普通百姓走访串门那么简单,别有用心之人瞄准的是手中的权力,谋求的是个人的私利。这就需要上级领导擦亮眼睛,辨别真伪,稍有不慎就会留人把柄,落入圈套。最好的办法就是学学战国时代的公孙仪,用正确的“廉观”武装自己,无论来者是什么动机,都应一一拒绝。如果真的是人情往来,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也就足矣,无需以礼开路。公孙仪说过,自己的俸禄可以偶尔吃几个甲鱼,倘若收受他人贿赂,丢掉了官职,那就再也没有机会吃甲鱼了。“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只要自身一身正气,廉洁奉公,拿着俸禄过平淡日子,自然就会心安理得,无担心受怕,无后顾之忧。新闻媒体曾报道过一贪官第一次受贿后总是在半夜惊醒:“不要抓我”,整日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试问,这是正常人的生活?领导干部难道不应从中认真吸取教训?

树立正确的“廉观”,就会守住一道道“廉关”,公生明,廉生威,一人不廉,全家不圆,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十八大报告指出,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诸多案例表明,很多领导干部正是倒在节日腐败的温床上,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又到过节之际,又到考验廉政之时,各级领导干部应时刻警醒自己,筑牢自己的思想防线,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不能让美好的节日增添不和谐的因素。让廉政之风遍及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祁阳县“12345”县长热线办公室   桂友谊 )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