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继续挂白芒营镇,县纪委的扶贫点是该镇的黄泥江村。今天上午,我约了农机、电信、教育、交通、水利等单位领导,到扶贫村召开座谈会,为该村脱贫支招。
黄泥江村是白芒营镇的一个大村,全村8个村民小组,1369人,931.8亩水田,人平耕地0.68亩,80%以上的劳力在外务工,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是一个典型的人多田少的贫困村。
下午两点半从县城沱江出发,1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黄泥江村,村支书龙继德等人早已在村部等候,在村部会议室,我向村里介绍了参会的县直单位领导,说明了来意。村支书龙继德向大家介绍了村里的基本情况,提出了自己设想:“村里第一件事是要把学校建好,我没读什么书,吃尽了没文化的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治愚的良方,我们不能再让孩子因没文化而受穷啦。”
“村里把教育纳入扶贫的第一件事,我觉得这样的村干部很有眼光”。县教育局局长唐孝任接过话茬,并代表县教育局向村里表态:“今年暑假一定把黄泥江村小的操场和围墙建设好,要把黄泥江村小建设成全县的示范村小!”唐局长的表态赢来一片掌声。
“关于智力扶贫,国家有免费技术培训项目。村里的初中、高中毕业生,想上技校的,到扶贫办报个名,可以享受免费教育,贫困学生还有一定数额的贫困生生活补助。”县扶贫办副主任韦和明补充说。
“村里机耕道建好了,但有3000多米水渠没修,农田灌溉问题没解决,村民很盼望。”村主任龙先真提出了另一件村民关心的事情。
“要真正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必须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一是由大户带动种植烤烟500亩,二是土地流转200亩搞水果开发”。扶贫队员钟世发谈了他的扶贫思路。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电信部门正在实施‘宽带进村’项目,我们争取把光缆架进村里,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信息,让农村的脱贫插上知识的翅膀。”县电信局副总经理贺柏翔说。
“争取把黄泥江列入今年的烟田建设项目”、“空心村的整治要与国土部门衔接好,这样可以腾出几十亩土地出来”……,参会的各单位领导围绕黄泥江村的脱贫致富纷纷献计献策,交谈中,时间不知不觉已到五点。考虑到第二天要到市里出差,我对大家的讲话作了个简单的总结,对即将实施的扶贫项目提出了要求:“农村扶贫要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项目实施要抓好落实,不能搞面子工程,更不能搞豆腐渣工程。”
“我们一定抓好项目实施,搞好质量监督。”村支书龙继德等人郑重承诺。
在返回路上,我想起黄泥江村村民的殷切期盼,想到扶贫队员、村组干部释放出来的信心和决心,内心很受鼓舞。我相信,黄泥江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日子一定不会遥远。(江华瑶族自治县 蔡昌德)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