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严格对照清理的范围和标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工作,确保清理工作取得实效。但是,当前办公用房清理工作中走过场、搞变通、存猫腻等现象时有发生,亟需引起重视。
一、走马观花求形式。办公室表面上只是一个物理空间,但在一些干部的眼中,面积的大小反映了官阶的高低,装修的奢俭彰显了特权的多少。当前清理办公室超标行动是硬杠杠、动真格的工作,但部分党政机关在思想上缺乏重视、行动上缺少措施,清理工作往往是走马观花、得过且过,只求形式上过得去,不求取得实际成效,等到清理工作一过,又是“涛声依旧”。因办公用房超标而凸显的党员领导干部官僚主义、奢侈之风,导致领导干部渐渐脱离群众,成为形式主义的“包装厂”,更会成为某些干部滋生享乐奢靡和腐败堕落的温床和土壤。
二、突击应变搞变通。当前办公用房清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先应付检明察暗访组的检查,部分党政机关便采用各种变通手段,试图灵活处理,具体体现在:一是换门牌。即:将超标办公室人员进行集中,腾出的房间门牌暂换为值班室、档案室、接待室等;或者是在原来超标的办公室门牌上加挂另外的办公门牌,但总体面积却保持不变,检查一过又恢复原样;二是改格式。将原来单独一间面积较大的超标办公室隔开改造为一间小会议室和一间办公室等,而实际上所使用的办公面积依然没变;三是假合署。在一个房间多备几套办公桌椅,将几位领导同志集中在一起“合署办公”,突击应付检查过后,一切照旧。
三、乘势而入存猫腻。当前,有的单位办公场所楼高房多,房间面积大,办公用品配置齐全。要想达到清理办公用房的各项要求,就得进行大力整改,把大房间装修成符合标准的小房间,或者改造成另外的办公用房,这样一来,原来配置的各类办公用品如果过大,就得降价处理或者上锁封闭,再去购买小点的办公用品;如果改造成另外的办公用房,还得另外购置办公用品。办公用品的二次配置,不仅极大地浪费掉原来不符合要求的办公用品,还成为别有用心之人私占挪用公共财物,或者从降价处置的办公用品中牟取私利的“良机”,这其中存在的猫腻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新田县纪委 王中滨)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