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对公务人员做出了全方位的约束,令官场风气大为改善;今年,各项禁令有增无减,中央连出15道禁令约束公务员行为。对此,部分基层公务员表示影响很大,也有一些基层公务员开始抱怨“日子不好过”,对政策的执行甚至出现了“观望态度”。
基层公务员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其精神状态、价值取向、执政态度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水平、执政形象,影响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但禁令下为何会出现“政策观望风”现象呢?经调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总结。
一、禁令下部分基层公务员“政策观望风”的表现形式
一是禁令下的“墙头草”。基层公务员大多处在第一线,直接领导为科级干部,服务对象为普通群众,面对禁令的执行,领导的指向即为某些基层公务员行动的最终指向,领导的言行、意图即为某些基层公务员的意图,普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往往不被采纳。在这种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态势下,某些基层公务员眼睛只盯着其直接领导,直接领导要求得严了,自己就收敛一点;直接领导说得少了,就“放松”一下,成了“墙头草”。
二是禁令下的“软抵抗”。中央禁令下,直接导致了基层公务员福利和隐性收入的减少,加之基层公务员工资普遍受地域间差异的影响,在现有工资制度改革尚未启动的尴尬背景下,部分基层公务员对工作产生了消极怠工、敷衍了事、变相应付“躲风头”等心理,其实质是对中央禁令的一种“软抵抗”。
三是禁令下的“低抱怨”。新一届中央领导执政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强力推进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涵盖了从“舌尖”到“车轮”、从月饼贺卡到烟花爆竹的多个方面。近来,有媒体不时报道,一些基层公务员纷纷“吐槽”,隐性福利的减少,使本来拮据的生活更加不易,相对而言的工作压力却不小。改革所遭遇到的现实张力是,在物价飞涨的当下,许多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其待遇早已跟不上生活消费的节奏,于是在网上纷纷“吐槽”,其实质是对公务员“一刀切”方式的“低抱怨”。
二、原因分析
1、行政权力的“一把手”。在当前行政权力高度集中在“一把手”的现实背景下,某些基层公务员在制度、文件的执行态度上往往取决于“一把手”的态度,看“一把手”的眼色行事。
2、“牧羊人式”的依赖感。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作单位是“牧羊人式”的福利提供者,是负责员工生老病死和所有生活福利的准福利机构。从某种意义上,基层公务员对工作单位的政治依赖、经济依赖和社会身份地位依赖尤为突出。随着禁令下对福利的“一刀切”,直接触动了某些基层公务员的最痛神经,于是对工作产生了消极怠工、敷衍了事、变相应付的“软抵抗”心理。
3、薪酬管理的“单行线”。“低工资、多任务、无休息”确实是当前某些基层公务员的现实处境。一方面,“隐性福利”只是某些官员的专利,与基层公务员并无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基层公务员大多处在最底层,工作在一线,工作任务繁杂、加班时间特别多、工作压力不言而喻,而现行薪酬管理的“单行线”,职责与报酬不对等,激励功能不足,直接导致了某些基层公务员工作动力不足、思想上的懈怠情绪。
三、对策与建议
1、找准定位、健全监督,进一步规范权力使用。一是狠抓理论学习留底。基层公务员自身要加强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八项规定等文件精神的学习,要深刻领悟,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个别领导禁令的“软执行”、“弱执行”要坚决抵制,依托扎实的理论功底与禁令下的某些领导“不作为”、“乱作为”进行据理力争。二是健全网络监督有痕。进一步健全网络监督体系,及时掌握基层公务员的真实意见,现实处境,实现意见收纳、处理规范化、程序化,切实发挥网络监督作用,让禁令真正成为打击腐败的“硬手段”,确保一线公务员真正扎根基层,执行政策不懈怠、不偏颇。
2、回归实践,分步提高,有效量化隐性收入。各国政府都是高薪养廉,但关键是必须有各项民主与法律措施的制约,否则即使是高薪也养不了廉。一是确立福利分配新原则。通过宣传教育,理论讨论,逐步改变某些基层公务员依赖于单位福利的观念,从根本上认识“牧羊人式”的福利依赖不现实,不适合社会发展。二是实现福利机制双转换。切实做到公务员福利由分配过程到交换过程的最后机制转换,进一步实现福利透明化,坚决杜绝“隐性福利”的专利转给,确保福利不再是直接分配给某些特有对象,公务员加班,实现工资小时化,真正实现劳动的收入都表现为工资,其他多种要素的收入也都实现货币化。(新田县纪委 侯玲芳)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