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党风政风 > 正文

弘扬“南有新田”伟大精神 当好优化环境四种角色

发布时间:2014-08-29 10:52:38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zw阅读更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各地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先发优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新田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深入挖掘“南有新田”精神实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南有新田”精神,在服务经济建设大局上当好“四种角色”,实现了发展环境更优、服务水平更高、干部执行力更强的工作目标。

一、发扬南有新田自强不息的奋斗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须始终坚持解精神,勇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冲锋员”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义不容辞地发扬“南有新田”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勇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冲锋员”,为优化发展环境“摇旗呐喊”。

    一是强化宣传力度。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进一步统一和提升了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不断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破除墨守陈规、因循守旧的观念,鼓励大家大胆地闯、勇敢地试,只要是有利于新田县跨越发展,不违反法律法规,允许大家变通,允许大家尝试,允许大家失误。促进“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都是优化环境”观念的形成,努力在全县营造人人当“窗口”、个个优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是牢树三种观念。一是树立抓环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党委、政府抓经济最佳着力点的观念;二是树立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民生的观念;三是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形象、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第一竞争力的观念,促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更加重视和关注经济发展环境工作。

    三是创新思维理念。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彻底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欺生排外的狭隘心态,树立“别人发财我发展”、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合作意识,坚持“领导招商”、“以诚招商”、“以商招商”的工作宗旨,努力营造“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的浓厚氛围。对办厂经商高看一眼,对企业老板厚爱一分,努力打造新田县企业家队伍。让“崇尚成功,宽容失败”成为社会共识,成功了送鲜花,失败了给安慰;冲在前给鼓劲,跌倒了扶一把,充分调动起全民创业、大胆创业的热情。

    二、发扬南有新田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争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领头羊”

    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主动融入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着力在借势、借力、借威三方面下足功夫、做足功课,充分发挥好参谋与协调作用,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争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领头羊”。

一是善于借势。近年来,该县纪委巧借县委、县政府“项目立县、工业强县”之势,积极向县委、政府建议出台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的政策,重点抓好家私产业园、重工企业等重大项目发展环境的优化服务。同时,用活、用足新田县作为“国扶县”的优惠方针政策,“勤”跑“善”要,在农、林、水项目上争取上级支持。招商既要有“门槛”,更要“眼光”高。作为“中国·永州(新田)南国武当山汽车越野竞技大赛”基地,该县倾力打造“赛事为媒,经贸唱戏”的招商引资工作模式,吸引海内外,关注新田、推介新田、投资新田,招商引资高潮迭起,为全县工业振兴打造了腾飞的“双翼”。    

二是善于借力。该县借县委“提升执行力,强化作风效能问责”之力,出台《新田县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问责暂行规定》,着力解决工作落实不力、服务群众不力、履行职责不力等情况。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作风督查6次,问责21人,其中,1名副处级干部,1名镇党委书记受到免职处理,1名副局长被立案侦查。全县会议比去年同期减少20%,表彰减少30%,公务接待宴请消费同比去年减少40%,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滥建楼堂馆所问题得到清理。清理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问题,全县无一新开工建设的楼堂馆所;严控“三公”经费开支,清理“吃空饷”、在编不在岗等问题。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得到有力惩处。

三是善于借威。借县委、县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之威,力推服务型政府建设。在优化环境上,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个部门代办、一次性捆绑收费、一周内限时办结”、“企业内部的事情企业办,社会的事情政府帮”等一系列“保姆式”服务,进一步规范便民服务厅的有序运转。在项目建设上,完善“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笔经费、一抓到底”的服务机制,做到每个项目都有专人服务、每位投资者都有领导对接。对在谈的项目建立档案,落实跟踪责任制,力促签约落户;对已签约的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按时开工;对已开工建设的项目,现场督办进度、解决实际困难,确保迅速投产。   

三、发扬南有新田乐于奉献的无私精神,敢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护航员”

    该县坚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全过程,建立经济发展环境预警、约束、追责三项机制,大力发“南有新田”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无私精神,敢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护航员”。

    一是建立经济环境预警机制。继续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开展经常性的“三评两查”工作,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踊跃地参加评议,确保评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评议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司其职、尽其力。开展“创优服务环境监测”活动,在规模企业中选定部分企业设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监测点,同时在部分企业法人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选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不断加强信息沟通,进一步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及时发现影响企业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是健全规范约束机制。认真清理涉企行政审批和行政性收费项目,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着力解决审批和收费项目较多、自由裁量权较大、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等问题。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注册登记、办证办照等事项,实行全程无偿代办,提高审批效率,降低审批成本。在征求收缴双方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一卡在手、全年不变、一口收取、多家分流”的收费方式,实行明明白白缴费。对于定额缴费以外的收费,企业有权抵制、拒交、并向监察、发改、物价等部门举报,杜绝不合理收费,从源头上遏制部门“三乱”行为。

三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追究的内容、方式,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将按照问责规定进行严格问责,对干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做到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切实维护良好的发展环境。结合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对每一起被查处案件所涉及的部门、单位均提出专项治理建议,做到举一反三,起到查处一案、治理一片、规范一方的作用。

    四、发扬南有新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善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助推手”

    该县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职能,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服务功能增强,发扬敢为人先的“南有新田”伟大精神,争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助推剂”。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能。深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构筑完善的服务体系,引导职能部门正确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主动融管理于服务之中,把服务体现在时时、事事、处处。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市场化取向,突出企业反映强烈的审批事项,尽可能减少审批项目、审批程序和办事环节。对于确实需要审批的项目,要规范审批行为、公开审批条件和程序,推行联审联批、绿色通道、全程代办、特事特办等服务措施,为企业提供“保姆式”、“一站式”、“贴心式”服务。

二是注重信用建设,兑现优惠措施。信用关系形象、信用决定发展。该县纪委督促相关单位对既已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进行一次规范清理,广泛征求意见,组织科学论证,量力而行。对确实无法落实的措施尽快取消;对一些条款还不够明确的,根据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既要方便操作,又不允许走样、变相抵触;对一些涉及到相关管理部门的政策,充分尊重和吸纳部门建议,做好协调,理顺关系,避免执行时发生条块矛盾,出现扯皮现象;对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明确优惠对象、范围和标准,让职能部门和企业对号入座。已经出台的政策必须坚决兑现,取信于商、取信于民。

   三是加强监督力度,促进政务公开。坚持行政效能监察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强化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在重点部门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电视问政”、“12345”服务热线以及“12342”投诉热线等活动,强化职能部门作风效能建设,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快跑”。对职能部门落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优惠政策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施等开展专项效能监察,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和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建立诉求处理机制,对群众和企业反映的实际问题,迅速调查处理,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公开公示;建立服务评分制度,直接测评人民群众对处理结果的满意度,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差的部门将进行严厉问责和处罚。(中共新田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黄赞校)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