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公民反腐监督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传统制度反腐的一个有益补充。网络反腐给党风廉政建带来深远影响的同时,也给党风廉政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正确认识网络反腐的特点,把握网络反腐的规律,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作为一名基层纪委书记,谈一谈初浅看法。
一、网络反腐对纪检监察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反腐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了机遇,但因网络反腐自身存在的特性,也将纪检监察工作陷入了困境。
1、网络反腐真实性甄别难。许多网络举报人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有的捏造事实,有的扩大事实,有的随意传播道听途说的消息,因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的特点,其个人身份和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可能存在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对大量的网络举报进行甄别,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对虚假不实的举报甄别难。据《2012年中国微博年度报告》统计,2012年度22起影响较大的网络反腐案例中,造谣误传的就有9个。
2、网络反腐易引发社会压力。传统反腐通常是指通过走访、信访举报反映腐败行为,具有花费代价大、程序较复杂、反腐风险高等弊端,相对而言,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反腐方式,具有成本低廉、快捷高效、对举报人具有保护性等特点。在传统的反腐模式下,反腐败的整个过程是在不公开、保密情况下进行的,最后只公布结果。网络的兴起,让网络为公众反腐提供了平台。网络反腐作为一种公开举报,一经披露,会迅速传遍国内甚至全世界,由此形成民意舆论压力,将纪检监察机关推向风口浪尖,迫使纪检监察机关作出反应,并公布有关情况和处理结果。众所周知的杨达才事件,因为在车祸现场一个不恰当的微笑,被网友“人肉搜索”出带多块名表,最后陕西省纪委介入调查,针对其严重违纪并涉嫌犯罪的事实,决定给予杨达才开除党籍处分,杨达才一审被判刑14年。
3、网络反腐影响办案。因网络反腐举报经常在公开的网络平台进行,容易对被举报人打草惊蛇,被举报人知悉举报信息后,会采取各种办法隐匿、转移、毁灭证据,或形成攻守同盟,给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带来难度。如果因网络信息泄露导致证据不全,案件无法查办,网民就会对纪检监察机关产生质疑,影响纪检监察机关的形象。
4、网络反腐法制不健全。目前,对于网上举报、网上反腐,没有一个系统的法规和条例来规范、没有统一的运作程序、没有统一的工作流程、没有统一的受理和反馈机制。
二、应对网络反腐的对策建议
面对网络反腐的新情况、新特点,纪检监察机关必须采取措施,谋划长远,积极应对。
1、加强网络反腐舆论宣传。纪检监察机关要适应新形势,充分认识网络反腐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切实加强网络反腐的宣传和正面引导。要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积极策划网上主题宣传,有效规范网络反腐的舆情,对经查不实的网络舆情,要主动跟帖,及时澄清,对歪曲党和政府的错误言论要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纪检监察机关要健全网络反腐平台建设,强化对主流网站的反腐舆论导向。
2、完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一是完善信息收集制度。纪检监察系统自上而下要确立专人负责网络反腐信息的收集、筛查、甄别、汇总、研判,及时抑制虚假信息泛滥,对可能形成热点的舆情线索,要做到早发现、早引导、早处置,要让网络举报成为纪检监察机关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二要完善信息处理反馈机制。纪检监察机关要对网络反腐进行有效监测和预警,对查证属实的要迅速处理和回应,及时披露查处过程或处理结果,让网民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打消网民的疑虑,避免网上热炒。
3、健全网络反腐监督机制。要切实推动网络举报有限实名制,可以在网络管理中采取“前台匿名注册,后台实名登记的有限实名制”,对在网络上的举报信息,可以追溯到准确的信息发布者,有效减少恶意的诬陷、诽谤,对网络举报的,要按照管理权限分级负责,确保及时归口查办案件。要与网民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扩大监督的范围和力度,对一些涉及重大事项的网络举报,纪委信访室可根据情况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及时介入处理,迅速核查。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