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举报电话:12388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廉政评谈 > 正文

警惕“红白喜事腐败”的四大特性

发布时间:2014-08-29 10:57:17来源:永州廉政网编辑:yzlzw阅读更多

中纪委24日公布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153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经梳理发现,其中有40多起案件涉及违规办满月酒、婚宴、生日宴、升学宴、出生宴、搬家酒、开业庆等看似风俗的“人情往来”,在所有案件中占比近三成。随着一些借“红白喜事”之名丢掉“乌纱帽”官员的落马,“红白喜事腐败”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综合目前“红白喜事腐败”问题的案件,主要呈现出以下四大特性。

  一、只收不请、一本万利呈现出“圆滑性”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第八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不准有“大办婚丧喜庆事宜,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借机敛财”等行为。在中央和中央纪委三令五申严厉禁止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高压态势下,极个别领导干部却进行了变通,更加圆滑地处理敛财问题,不再大张旗鼓的摆酒请客收礼,而变成了只收礼不请客。这种只收礼不请客的腐败更具“圆滑性”,不用花钱摆酒请客,一本万利,既达到了借机敛财的目的,又给一些势利之人提供了拉拢领导干部的平台。

二、欲盖弥彰、瞒天过海呈现出“欺骗性”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少数有权有势的人,为了以示“清正廉洁”的形象,家里有红白喜事时往往对外界宣称“三不原则”,即:一不设宴、二不请客、三不收礼,其实这等“口号”是其欲盖弥彰的缩影。受领导干部的权力诱惑制约,虽然宴席没有设,客人没有请,但实际上却相反,一些积极的下属或者服务对象想趁机和“领导”搞好关系,恐怕耽误了送礼时机,会主动去打听情况,然后反客为主,不待受到邀请就提前把礼金奉上。这种既落了“清正廉洁”好名声,又“干收”了礼金,一举两得。

  三、化整为零、拉开战线呈现出“隐秘性”

为防止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引入注意,极个别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在设宴上玩起了“躲猫猫”, 将集中设宴演化成了“化整为零”,拉开战线请宴。一是采取“随机宴请模式”为躲过暗访人员的抽查,极个别少数党员领导干部采取了“随机宴请模式”,即:随到随请,来多少请多少,给多少收多少,这种宴请模式极具隐蔽性,几乎无从查起。二是实施“四分制宴请”。在禁令之下,将邀请的同事、下属、朋友分开,战线拉长,实行“四分制宴请”,即:分类、分批、分时、分地宴请,今天安排一拨儿,明天安排一拨儿,实际上该请的一个也没有少请,该来的一个也没有少来,该收的份子钱一个也没有少收。三是实行“化整为零宴请”。一方面,“化整为零收账”。为防宴请礼金被没收,收礼帐单也“化整为零”,“红白喜事”都不再设帐房,由领导的“亲信”躲在一旁代收;不用账本了,但是信封背面都有“寄信人”姓名和礼金数。另一方面,“化整为零设宴”。如有网络报道,一位领导干部将宴请“化整为零”,将一次“升学宴”化为十几次“聚会”,每次只一桌,以此来逃避监管。

   
四、掩人耳目、滴水不漏呈现出“假面性”

   
一是宴请地点“变换花样”。为“避人耳目”,躲过严查的紧要关头,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开始频繁更换宴请的地点,变换花样设宴。请客宴席不再设在大酒店、大宾馆,而是将大操大办的热闹场景搬到了偏僻场所、个人家里、私人会所或是单位内部食堂,以前那种热闹非凡的宴请大场面逐渐被小包间、雅座取而代之,即便有人举报,纪委办案人员前去查证,也会面临诸多困难。二是宴请方式“口耳相传”。极少数党员干部改明请为暗请,不再采取发请帖、发短信等容易留下证据的请客方式,而是通过打电话来邀请,或者干脆自己不出面,通过他人放出风声,以“口耳相传”的方式通知宾客,降低自己担责的风险。(新田县纪委侯玲芳)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