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反腐倡廉的一把尖刀,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有力的保证作用。然而,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存在的“四化”问题,制约着纪检监察机关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引起高度关注。
一、思想趋于枯竭化。思路决定出路。当前,部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激情有所弱化,工作冲劲有所减退,表现为:想事谋事少了、应付了事多了;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安于现状、凭经验办事的思想。同时,社会普遍认为纪检监察机关是得罪人的单位,特别是进入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突发期,部分纪检干部思想上顾虑重重、工作上放不开手脚,个别干部甚至把纪检监察机关作为个人提拔重用的跳板,倘若一时未能如愿,工作上就会受影响,思想上就会疲劳懈怠。同时,由于日常目标管理考核机制落实不力、奖惩不明,致使一些纪检监察干部的进取心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逐渐“枯竭”。
二、工作缺乏激情化。反腐倡廉建设要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离不开一支充满“精气神”、奋发昂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都应具有敢为人先、坚韧不拔、务求实效的蓬勃朝气,敢于直面挑战、攻坚克难、做出不凡的业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一些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浮躁情绪上涨,私心杂念丛生,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抗不住诱惑。没有把心思用在“真干事”上,把本事体现在“能干事”上,把本领花在“多干事”上,把水平体现在“干成事”上,对安排的工作推诿扯皮、敷衍了事,工作上浑浑噩噩,出不了特色和亮点。
三、执行过于应付化。俗话说:“三分战略,七分执行”。纪检监察工作重在执行、贵在落实。但是,当前一些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主动性不够、责任心不强、争优意识不浓。执行上拖拖拉拉,没有紧迫感;落实上随随便便,毫无责任心。遇到困难和难题时,就是打折扣执行、走过场应付、绕道走回避。同时,部分纪检监察干部敬业精神不够、履职能力欠缺,具体表现为:工作上标准要求不高、责任意识不强;讲待遇的多、比奉献的少;工作部署上充当“二传手”的多,主动承担、一以贯之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少。
四、学习浮于表面化。随着腐败手段进一步隐蔽,腐败方式进一步复杂,腐败领域进一步扩大,对我们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就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逐步提高政治素质。但是,当前一些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经常用“工作忙没时间学”、“工作中总结一下就有提高”等借口来搪塞学习。要学习也是做做样子、摆摆架子,应付一下罢了。需要的时候,就临时抱佛脚,实行“拿来主义”。纪检监察干部不同于一般的干部,业务不精、工作不实,开展工作便无从下手。比如在办案工作上,有的业务不熟、不精,往往调查一个案子本来是理直气壮,可以把当事人问的哑口无言、无可辩驳,相反地,却被当事人问的哑口无言、无以作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纪检监察干部学习不够、作风不严、方法不多。(王中滨)
来源:永州廉政网
编辑:yzlzw